浧濡
注音
一ㄥˇ ㄖㄨˊ
词语释义
犹盈缩。《管子.宙合》:'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念孙曰:'浧﹐当为逞;儒﹐当为偄﹐皆字之误也。逞与盈同﹐偄与緛同。盈緛犹盈缩也。'一说犹燥湿﹐或曰犹疾徐。均见《管子集校》。
词语解释
犹盈缩。
《管子·宙合》:“春採生,秋採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闔、詘信、浧濡、取与之必因於时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浧,当为逞;儒,当为偄,皆字之误也。逞与盈同,偄与緛同。盈緛犹盈缩也。”一说犹燥湿,或曰犹疾徐。均见《管子集校》。
引证解释
⒈ 犹盈缩。一说犹燥湿,或曰犹疾徐。均见《管子集校》。
引《管子·宙合》:“春採生,秋採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闔、詘信、浧濡、取与之必因於时也。”
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念孙曰:“浧,当为逞;儒,当为偄,皆字之误也。逞与盈同,偄与緛同。盈緛犹盈缩也。”
浧濡的网络释义
浧濡
汉字详情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郢 | 以整 | 以 | 清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jĭɛŋ | jengx/jen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英文翻译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nyu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r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si1 ji2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r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si1 ji2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儒 | 人朱 | 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nʑĭu | njyo/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