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楚

jǐ chǔ [ji chu]
繁体 濟楚
注音 ㄐ一ˇ ㄔㄨˇ

词语释义

济楚 jǐchǔ

(1) 衣着整齐清洁;漂亮

衣冠济楚
neat

(2) 美好

举意动容皆济楚。——· 柳永《木兰花》
nice

(3) 出色,出众

天生的济楚才能。——· 关汉卿《金线池》
outstanding

词语解释

  1. 美好。

    宋 柳永 《木兰花》词:“ 心娘 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宋 张元干 《青玉案》词:“心字龙涎饶济楚。”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我见你这小的,生的乾净济楚,委的着人。”《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夫妻两口,单生一子,取名 孝基 ,生得相貌魁梧,人物济楚,深通今古,广读诗书。”

  2. 引申为出众、出色。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想那廝着人讚称,天生的济楚才能。”《玉佛缘》第三回:“ 子玉 是趋时的,也谈谈新学,催各属开办学堂,自己把省城里的大学堂整理得十分济楚。”

  3. 引申为兴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 江 家原无什么大根基,不过生意济楚,自经此一番横事剥削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4. 整齐鲜明。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儘风华,衣冠济楚多文雅。”

引证解释

⒈ 美好。

宋柳永《木兰花》词:“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宋张元干《青玉案》词:“心字龙涎饶济楚。”
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我见你这小的,生的乾净济楚,委的着人。”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夫妻两口,单生一子,取名孝基,生得相貌魁梧,人物济楚,深通今古,广读诗书。”

⒉ 引申为出众、出色。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想那廝着人讚称,天生的济楚才能。”
《玉佛缘》第三回:“子玉是趋时的,也谈谈新学,催各属开办学堂,自己把省城里的大学堂整理得十分济楚。”

⒊ 引申为兴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江家原无什么大根基,不过生意济楚,自经此一番横事剥削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⒋ 整齐鲜明。

宋李清照《永遇乐》词:“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明汤显祖《邯郸记·入梦》:“儘风华,衣冠济楚多文雅。”

济楚的国语词典

赞美之词。对人而言,指美好、漂亮;就物而言指整洁。

济楚的网络释义

济楚

  • 济楚,汉语词目。
  • 注音:jǐ chǔ
  • 释义:美好。引申为出众、出色;兴隆;整齐鲜明。
  • 济楚造句

    水玄知他也是成名人物,虽是江湖上年轻一辈的济楚,为人却是好色贪花,见他客气,也说道“久仰大名”。
    这道士一边笑着一边往里面准备的济楚的阁儿走着,这里所说的那济楚的阁儿指的就是雅间。
    在樊楼预先定好的一个济楚阁儿内,三人一直滞留到二更时分,眼见夜市渐散,街上行人稀少,方才出门走向皇宫。
    这番相见,见她生得济楚可爱,便也动心,买了些花粉、膝裤等物送她。
    第二天一大早,国舅公子言豫津打扮得十分济楚,过府来宣布“苏兄旅途的劳累应该已经休息好了,所以今天大家出去玩”。
    西河令丞、学宫学官等一应大小官员,早已闻知主君将至,纷然猬集衙署前,袍服济楚,肃穆恭立,一起列队迎候。
    绿女红男,衣冠济楚,闪烁霓虹歌舞场。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汉字详情

    jì,jǐ [j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Y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YKL
    四角: 301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 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 汦——《说文》

    济水源出 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 州名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形容词

    (1)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3) 整齐美好的样子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4)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5) 另见

    动词

    (1) 渡过水流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2)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3) 帮助;救助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5) 拯救;救济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6)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7) 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8)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9) 成就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0)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1) 停;止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2) 增加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3) 弥补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4) 及,比得上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5) 成;可以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词

    渡口,过河的地方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形容词

    (1) 整齐,漂亮 。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2) 能干,中用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i2 zai3
    ◎ 潮州话:zi3(chì) zi2(chí)

    宋本广韵

    chǔ [chu]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S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DNYO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形容词

    (1) 酸辛痛苦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动词

    (1) 拷打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英文翻译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o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3 co3 [客英字典] cih3 [台湾四县腔] cu3 co3 [梅县腔] ze3 co3 chui3 [陆丰腔] cih3 [东莞腔] co3 [宝安腔] co3 [客语拼音字汇] co3 cu3 [沙头角腔] co3
    ◎ 潮州话: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創舉上聲開口三等chriox/chvvʧ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