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洗

jiāo xǐ [ jiao xi]
繁体 澆洗
注音 ㄐ一ㄠ ㄒ一ˇ

词语释义

冲洗。

词语解释

  1. 冲洗。

    王统照 《这时代》诗:“这时代,火与血浇洗着城市与乡村的尸骸。”

引证解释

⒈ 冲洗。

王统照《这时代》诗:“这时代,火与血浇洗着城市与乡村的尸骸。”

浇洗的网络释义

浇洗

  • 浇洗,拼音是jiāo x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冲洗。
  • 浇洗造句

    由于过往的货车洒水浇洗轮胎,致使行车道上结冰,事故的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在熟练地操作,女的用水浇洗水泥池里的羊杂,男的在一边用斧头破碎羊头,取出羊脑。
    可是少归少,仍然有不少男人像坚持优良传统一样,坚持用桶装满水浇洗。
    她交代母亲,应常浇洗鱼的腥水。
    “媵人持汤沃灌”,是说作者在寒风中长途跋涉,四肢僵直,到了书馆,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驱散寒冷。
    归途中,车窗外,灵山镇已拆除的房屋旁,一幢幢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海榆大道灵山段公路两侧,经过雨水浇洗的鲜花娇艳欲滴,一片赏心悦目,一派生机勃勃。
    他站在车上手拿水管浇洗罐体,不料脚下打滑,他的右手臂卡进罐体的夹缝,一大块肉被磨掉,深见骨头。
    浇洗茶具要用热水,然后纳茶,纳茶的量一般为茶罐的八成,以保证茶的浓度,即冲出的茶要有“茶色”,更应具“茶味”。
    雨渐渐小了,却还是淅沥沥个不停,小草经过雨的浇洗显得更加精神了,大地经过雨的冲刷显得更加肥沃了,而我的心经过雨的洗涤显得更加明净了,我这才明白雨代表的并不是吞噬与毁灭,而是代表生新生与成长。
    后来大概还是觉得心里有些阴影,便命人不断用水浇洗这棵桐树,大概是浇洗得太频繁,后来竟把这棵桐树给洗死了。
    但是切忌直接浇洗狗狗的身体,使用前要先测水温。
    孙先生表示,不管是哪类凉席,市民买回家后,一定要注意多次消毒,放到烈日下暴晒或是滚水浇洗,而且夏天最好是每天及时擦拭凉席,以免滋生螨虫。
    偶尔抬头望去,街面花坛中的菊花经过雨水的浇洗,更显得婉丽清新;路旁小叶榕树的叶片在雨中也绿得更加深沉。
    可是少归少,仍然有不少女人像坚持优良传统一样,坚持用桶装满水浇洗。
    施肥后见枝基部老叶枯焦脱落时,应迅速将施肥部位的土壤扒开,用清水浇洗施肥穴内土壤,以冲淡土壤肥液浓度,并切断已烂死的粗根,再覆新土。
    如果夹在花纹沟里的冰很硬,则不能强行撬挖,也不能浇热水,用常温水浇洗即可。
    上周经过几场阵雨的浇洗,使进入伏天的兰州并未出现酷热等极端天气,反而是一虹飞跨黄河的景致为金城这个夏天平添了几分妖娆。
    在贵州,亲友在新郎身上涂抹了大量油漆,为了清洗干净,新郎在厕所用汽油浇洗全身,但仍有残余颜色。
    这种启示,减少了我们人生中的恐惧与悲哀,安慰了我们的心灵,更浇洗了心中的块垒。

    汉字详情

    jiāo [jiao]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ATQ
    五行:
    仓颉: EJPU
    四角: 35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2) 同本义

    浇,沃也。——《说文》

    有酒唯浇赵州土。—— 李贺《浩歌》

    浇花亦自有时。——欧阳修《洛阳风俗记》

    (3) 又如:浇花(用水灌花);浇溉(灌溉);浇沃(浇灌)

    (4) 饮酒 。如:浇手(请别人干活后置酒酬劳);浇臀(用酒食安慰屁股受拷打的人);浇浇媒根(方言。婚后三日请媒人喝酒);浇裹(日常开销。浇:饮食。裹:指衣着)

    (5) 淋;洒 。如:浇奠(祭奠死者时把酒浇在地上);浇淋(让水或别的液体从上面洒下来);浇顿(浇洒费力。顿,劳困)

    (6) 浇铸 。如:浇制(用浇铸的方法制造)

    形容词

    (1) 浮薄。浅薄

    浇醇散朴。——《庄子·缮性》

    浇天下之淳。——《淮南子·齐俗》。注:“薄也。”

    自氓俗浇弛。——《文选·策秀才文》

    (2) 又如:浇风(浇薄的风气);浇漓(风气刻薄,不朴实淳厚);浇兢(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浇季(道德风俗浮薄的末世)

    英文翻译

    spray, water, sprink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u1 hiu1
    ◎ 潮州话:giou1/giao1(kiau) nao1(nauⁿ)

    宋本广韵

    xǐ,xiǎn [xi,xia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TF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GU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如:洗马

    (2) 洗礼 。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xiǎn

    动词

    洗脚

    洗,洒足也。——《说文》

    xiǎn

    名词

    (1) 姓。同“冼”。

    (2) 另见

    英文翻译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方言集汇

    ◎ 粤语:s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e3 [客语拼音字汇] se3 [台湾四县腔] se3 sien3 [梅县腔] se.3 [海陆丰腔] se3 sien3 [东莞腔] se3 [陆丰腔] se3 [客英字典] se3 [宝安腔] se3
    ◎ 潮州话:soi2(sói) siang2[潮州]si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先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sieisex/s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