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津贴
(1) 供给制人员领取的生活零用钱
(2)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
词语解释
亦作“ 津帖 ”。补帖;补助。
《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本司官委有子弟或因买卖干勾已事到彼,不许繁扰官府,并不得请献饮食,津贴钱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王莲生编修》:“甲申二月二十二日邸钞,载其奏请京官津帖银两作正开销。”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他还作出安排……每月从创作基金中津贴我一笔生活费。”
薪水以外的补助费。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上焉者或借夤缘餽赠,节礼堂规,尅减军餉,侵蚀钱粮为津贴。” 王西彦 《风雪》一:“一个小小科员,月薪八十,津贴四十。”
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你们当战士,一月七、八块钱津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津帖”。补帖;补助。
引《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本司官委有子弟或因买卖干勾已事到彼,不许繁扰官府,并不得请献饮食,津贴钱物。”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王莲生编修》:“甲申二月二十二日邸钞,载其奏请京官津帖银两作正开销。”
沙汀《忆邵荃麟同志》:“他还作出安排……每月从创作基金中津贴我一笔生活费。”
⒉ 薪水以外的补助费。
引郑观应《盛世危言·廉俸》:“上焉者或借夤缘餽赠,节礼堂规,尅减军餉,侵蚀钱粮为津贴。”
王西彦《风雪》一:“一个小小科员,月薪八十,津贴四十。”
⒊ 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引《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你们当战士,一月七、八块钱津贴。”
津贴的国语词典
俸给之外的补助。
津贴的网络释义
津贴
津贴 (汉语词汇)
近义词
津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津 | 將鄰 | 精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ĭĕn | cin/zi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4) 贴补。补偿,补益 。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6)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8)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名词
(1) 补偿费 。
(2) 如:米贴;房贴
(3) 靶心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形容词
(1) 通“帖”。适合,妥当 。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量词
(1) 膏药的一张 。
(2) 如:一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