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渡

jīn dù [ jin du]
注音 ㄐ一ㄣ ㄉㄨˋ

词语释义

(书)(名)渡口:关卡~。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渡口。《汉书·赵充国传》:“有詔将八校尉与驍骑都尉、 金城 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 唐 贾岛 《送李馀及第归蜀》诗:“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 汉 贵族﹞还专派官员在 黄河 、 淮河 、 长江 的关卡津渡检查,凡 汉 民没有通行公文的,一律不许通过。”

引证解释

⒈ 渡口。

《汉书·赵充国传》:“有詔将八校尉与驍骑都尉、 金城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
唐贾岛《送李馀及第归蜀》诗:“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三:“﹝蒙汉贵族﹞还专派官员在黄河、淮河、长江的关卡津渡检查,凡汉民没有通行公文的,一律不许通过。”

⒉ 渡河。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 逵斩之,乃整。”

津渡的国语词典

渡口。

津渡的网络释义

津渡

  • 津:jīn 1.渡水的地方:~渡,关~,~要,问~。2.无人问津: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 渡:dù 1.横过水面:~船,~桥,~河,摆~,强~,远~重洋。津渡,指渡口或渡河。2.渡过难关: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3.过渡:1.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2.中间状态3.由此岸至彼岸。
  • 津渡:专指渡口,提供渡水上船的地方。
  • 津渡造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江畔暮雨纷纷夕阳西沉,津渡烛影深深是我在等。许嵩
    元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并在黄河、江淮诸津渡设立了缉查南移流民机构,勒令已到南方的流民北返。
    江畔暮雨纷纷夕阳西沉,津渡烛影深深是我在等,你歌声犹绕耳清风在侧,恍然发觉琴案已蒙尘。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
    西津渡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有世界上最早的救捞机构。
    他们先乘火车到郑州,转入陇海线后到河南观音堂下车,为保安全,绕开潼关大道不走,由茅津渡过黄河取道山西,从运城、蒲州北行至河津禹门口。
    重耳一行人弃马步行至蒲津渡,再到河南省灵宝县北,转而沿黄河西岸北上至白狄,终于逃出了晋国的危险境地。
    横贯洛阳城洛水上方自西向东建筑有天津桥、黄道桥、中桥,这些桥梁是连接城市南北两个部分的重要津渡,让南北两地得到联系和交流。
    日军的扫荡是从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温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而自己的一万大军,趁着黑天偷偷登船,绕过风陵渡口,沿黄河北上,在黄河之上近十天,到达蒲坂津渡口,人困马乏,快速登陆,然后进入蒲坂县城。
    船行的倒快,五天之后的傍晚,船已经到了宁津渡口。
    扬州二十四桥几度繁华而又几多离愁别恨,苏州宝带桥屡经兴废而不倒,南京桃叶渡、镇江西津渡等也都是闻名遐迩。
    江畔暮雨纷纷,夕阳西沉,津渡烛影深深,是我在等,你歌声犹绕耳,清风在侧,恍然发觉琴案已蒙尘,当日罗带轻分缘定今生,时光一去如梭似你穿针,魁星未拜,禅门苔上屐痕,到访三五痴心人。
    佛缄里说,天地乾坤,流水行云,人世间的每一个缘分,都是前世的命中注定。因而,不管今生的我们是山重水复,还是迷雾津渡,有缘的那个人最终还是与我们相遇,相识,最后执子之手,共渡漫漫红尘,直至缘尽……白衣萧郎。
    此外,亦有由草市、庄市、墟市、村市以及津渡、步头、驿站、盐铁冶场务扩展而成。
    雾更浓了,失了楼台,迷了津渡,身在桃源,也“望断无寻处”。轻轻抬足,似欲御雾凌云而行;缓缓举手,好像仙池轻身飞舞……人们徜徉在雾的太虚幻境中,做着好梦,美梦。太阳滞留在雾的身后。
    时值十月深秋,黄河北岸的茅津渡、风凌渡、大禹渡合称黄河三大古渡。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Q
    四角: 351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ferry; saliva; f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sĭĕncin/zin
    [d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YA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TE
    四角: 30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2) 同本义

    渡,济也。——《说文》。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

    度江河,亡维楫。——《汉书·贾谊传》。按,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

    然后渡扬子江。——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渡仔(渡子。摆渡的人);渡杯(比喻高僧的行踪);渡客(乘船,渡江河的人);夜渡沅江

    (4) 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渡径(从小路走来)

    (6) 引导 。如:渡引(引导人离俗出家);渡愚蒙(使脱离愚昧)

    名词

    (1) 摆渡处(常用于地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2) 渡船

    火照放下被卷,也蹲下来,等候搭渡。—— 陈残云《香飘四季》

    英文翻译

    cross, ferry over; ferr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5 [东莞腔] tu5 [陆丰腔] tu6 [梅县腔] tu5 [台湾四县腔] tu5 [宝安腔] tu5 [海陆丰腔] tu6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客英字典]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故去聲開口一等dʰudoh/d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