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jīn bā bù wéi [jin ba bu wei]
注音 ㄐ一ㄣ ㄅㄚ ㄅㄨˋ ㄨㄟ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Q
四角: 351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ferry; saliva; f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sĭĕncin/zin
[ba]
部首: 333
笔画: 4
五笔: C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AU
四角: 7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伯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pra/peapa
[bu]
部首: 318
笔画: 5
五笔: D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坤为布。——《易·说卦》

抱布贸丝。——《诗·卫风·氓》

女有余布。——《孟子》

果布辐凑而常然。——左思《吴都赋》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仪礼·既夕礼记》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孟子·滕文公》

(3) 又如: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为“布衣”);布槽(布制的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总(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

(4) 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布索(布制的绳);布衣交(贫贱之交);布裙荆钗(指民家的女子);布头笺(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布掸子(用布条札成的掸帚)

(6) 古代钱币

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周礼·天官·外府》

(7) 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

动词

(1) 铺开

收葱子,必薄布阴干。——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

禹鲧是始布土。——《山海经·海内经》

敢私布之。——《左传·昭公十六年》

布币行礼。——《国语·鲁语上》

(2) 引申为散开,分布

天下英豪布在州郡。——《三国志·吴主权传》

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布陈(敷布陈设);布武(用小步疾走,使足迹散布,而不相重叠);布锦(铺展锦绣)

(4) 布列

千人者布列江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布阵(布列阵势);布兵(布戎。布甲。布列军队);布伍(部署军队)

(6) 布施;施行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化(施行教化)

(8) 公布,颁布

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9) 又如:布按三司(布政、按察、都指挥史的总称);布露(公布,向众人布告披露);布谕(布告晓喻);布教(颁布教令)

(10) 伸开 。如:布指(伸开手指);布展(伸展;扩展)

(11) 传布

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时书未布。——《汉书·叙传》

(12) 又如:布旨(传布旨意);布种(撒籽栽种);布怨(播怨,结怨)

(13) 陈述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与陈伯之书》

(14) 又如:布达(陈述表达);布述(书信用语。陈述)

(15) 布置,安排 。如:布席(铺设坐席);布致(布景致思);布摆(安排)

英文翻译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u5 [海陆丰腔] bu5 [客语拼音字汇] bu4 [沙头角腔] bu5 [梅县腔] bu5 [陆丰腔] bu5 [东莞腔] bu5 [台湾四县腔] bu5 [宝安腔] bu5
◎ 潮州话:bou3(pòu) bu3(p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愽故去聲開口一等pupoh/puh
wéi [wei]
部首: 437
笔画: 4
五笔: FN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S
四角: 5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舛( chuǎn),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囗声。韋是違的初字。本义:违背) 同本义

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说文》

五音六律,依韦响昭。——《汉书·礼乐志》

〈名>

(1)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违背,故借以为皮韦。按,熟曰韦,生曰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韦,柔皮也。——《字林》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司服》

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国语·晋语》。注:“韦藩,韦蔽前后。”

乘韦先牛十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韦弁(古冠名。皮帽);韦柔(性格软弱);韦带(以韦皮为带,无饰,古代未仕者之服饰);韦裳(熟皮制的衣裳)

(3) 皮绳

无待韦弦。——《王文宪集序》。注:“韦,皮绳也。”

(4) 又如:韦布(韦带布衣;借指普通百姓);韦弦(皮绳和弓弦。前者柔韧,后者坚直,比喻缓急。也比喻箴规,矫治);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韦皮编联起来,称为韦编。后世用为一般古籍的代称)

(5) 计算圆周的量词。通“围”

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汉书·成帝纪》

(6) 古国名 ,豕韦的简称。春秋时卫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诗·商颂·长发》

(7) 姓。如:韦苏州之淡雅(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韦驮(佛教守护之一);韦驮尊天(印度婆罗门所侍奉的天神)

(8) 韦伯的简称

英文翻译

tanned leather; surname; simplified form of KangXi radical number 178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