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人
词语释义
渡船的船夫。
词语解释
渡船的船夫。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 用 成周 之宝珪沉于 河 。甲戌,津人得诸 河 上。”《庄子·达生》:“吾尝济乎 觴深 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唐 王昌龄 《沙苑南渡头》诗:“津人空守缆,村馆復临川。”
引证解释
⒈ 渡船的船夫。
引《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用成周之宝珪沉于河。甲戌,津人得诸河上。”
《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觴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唐王昌龄《沙苑南渡头》诗:“津人空守缆,村馆復临川。”
津人的网络释义
津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津 | 將鄰 | 精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ĭĕn | cin/z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