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脸面

méi liǎn miàn [ mei lian mian]
繁体 沒臉面
注音 ㄇㄟˊ ㄌ一ㄢˇ ㄇ一ㄢˋ

词语释义

丧失体面,丢脸。

词语解释

  1. 丧失体面,丢脸。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没脸面的,自己做错了事,却压着奴才们代你赔礼。”

引证解释

⒈ 丧失体面,丢脸。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没脸面的,自己做错了事,却压着奴才们代你赔礼。”

没脸面的国语词典

丢脸、没有颜面。

没脸面的网络释义

没脸面

  • 没脸面,拼音是méi liǎn m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丢脸。
  • 汉字详情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
    liǎn [lian]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WGI
    五行:
    仓颉: B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英文翻译

    face; cheek; repu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m5

    宋本广韵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