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mò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没 | 莫勃 | 明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muot |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定 | 徒徑 | 定 | 青開 | 去聲 | 徑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dengh/denq | dʰ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