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石饮羽

méi shí yǐn yǔ [ mei shi yin yu]
繁体 沒石飲羽
注音 ㄇㄟˊ ㄕˊ 一ㄣˇ ㄩ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成语用法

没石饮羽作定语;指箭术高明。

引证解释

⒈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朱东润《古文四象论述评》:“明代何、李、李、王之论,自后人视之,诚不免为大言炎炎,然其没石饮羽之技,诚有令人为之舌撟而不下者。”

没石饮羽的网络释义

没石饮羽

  • 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 汉字详情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
    yǐn,yìn [yin,yin]
    部首: 328
    笔画: 7
    五笔: QNQW
    五行:
    仓颉: NVNO
    四角: 27782

    详细解释

    yǐ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飲”,隶书作“饮”。本义:喝)

    (2) 同本义。有时特指喝酒

    飮,飮也。——《说文》。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饮之。——《韩非子·十过》

    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史记》

    (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

    (4) 含;忍

    耕男饐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清· 贝青乔《哀甬乐》

    (5) 又如:饮恨而终(含恨而死);饮冤(含冤);饮默(忍着不吭声);饮气(忍气)

    (6) 隐没;藏匿。通“隐”

    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朱家传》

    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后汉书·蔡邕传》

    (7) 又如:饮章(匿名的奏章)

    名词

    (1) 酒

    辨四饮之物。——《周礼·酒正》

    (2) 又如:饮徒(酒友,酒徒);饮豪(指酒量极大);饮令(酒令)

    (3) 统指饮食 。如:饮馔(饮食);饮食男女(指食色之欲);饮局(饭局、酒宴)

    (4) 饮料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5) 又如:冷饮;热饮

    (6) 另见 yìn

    yìn

    动词

    (1)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饮羊(指羊贩让羊多饮水,增加其体重以牟利。后引申为欺诈牟利);饮水(给牲口喝水);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3) 用酒食款待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又如:饮客(用酒食款待客人);饮劳(以酒食慰劳)

    (5) 另见( yǐn)

    英文翻译

    drink; swallow; kind of dr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am2 jam3

    宋本广韵

    [yu]
    部首: 626
    笔画: 6
    五笔: NRNR

    英文翻译

    f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