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的

méi de [ mei de]
繁体 沒的
注音 ㄇㄟˊ ˙ㄉㄜ

词语释义

犹休要。

倒不如。

犹莫非;难道。

犹没有。

无端;平白无故。

词语解释

  1. 犹休要。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你也再没的怨谁,我也断没的饶伊。”《红楼梦》第二一回:“明儿就叫 四儿 ,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没的叫你二叔笑话!”

  2. 倒不如。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一个烧饼我与你些儿喫,你嫌少,没的我都与你喫了罢!”

  3. 犹莫非;难道。

    《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我説再没人来,就只小 玉兰 来了一遭,没的就是他?” 梁斌 《红旗谱》三八:“从你那炕头走到俺这炕头,只有迈步远,没的把 春兰 娶在俺这院里,将来你们老两口子要是有个灾儿病儿,早起后晌的,我就不叫 春兰 家去瞧瞧?”

  4. 无端;平白无故。

    《红楼梦》第六回:“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进去告诉,没的白打嘴现世的!”《红楼梦》第十九回:“我不过是讚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宅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

  5. 犹没有。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莫説道他两口儿迎医服药,连衣服也没的半片,饭食也没的半碗,怎样将养得这病好。”《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桌椅木器之类,只説家中没的搅用,都变卖了钱来收起。”

引证解释

⒈ 犹休要。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你也再没的怨谁,我也断没的饶伊。”
《红楼梦》第二一回:“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没的叫你二叔笑话!”

⒉ 倒不如。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一个烧饼我与你些儿喫,你嫌少,没的我都与你喫了罢!”

⒊ 犹莫非;难道。

《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我説再没人来,就只小玉兰来了一遭,没的就是他?”
梁斌《红旗谱》三八:“从你那炕头走到俺这炕头,只有迈步远,没的把春兰娶在俺这院里,将来你们老两口子要是有个灾儿病儿,早起后晌的,我就不叫春兰家去瞧瞧?”

⒋ 无端;平白无故。

《红楼梦》第六回:“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进去告诉,没的白打嘴现世的!”
《红楼梦》第十九回:“我不过是讚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宅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

⒌ 犹没有。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莫説道他两口儿迎医服药,连衣服也没的半片,饭食也没的半碗,怎样将养得这病好。”
《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桌椅木器之类,只説家中没的搅用,都变卖了钱来收起。”

没的的国语词典

表示休、无等意义的副词。如:「走吧,我也没的说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没的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也作「没得」。

没的的网络释义

没的

  • 【出处】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你也再没的怨谁,我也断没的饶伊。”
  • 没的造句

    语言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有时简直成了一种符咒,只要轻轻吐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一道生命的闸门。
    敌军处于我军四面包围的境地中,已经接近全军覆没的边缘。
    这种独特的地貌形态通常与大洋中的火山岛相关,珊瑚礁最初在局部被淹没的火山锥周围形成。
    “只怕他门上人也不肯进去告诉,没的白打嘴现世的!”如果外地人听不懂这句福州话的意思,就请他们看《红楼梦》好了。
    敌人对我军阵地进行偷袭,正好中了我军的埋伏,结果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水落石出"原是描写长江的景象,形容江水下落,被淹没的石头就显露出来。
    描述:广西罗城,一名警察正在被洪水淹没的农田旁边行走。
    在现实课堂中,老师可能会浪费时间讲一些有的没的,周芝表示,但在线学习资料中,老师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
    材料的质感、色彩、光泽、纹理、本身就是构成整体建筑形象没的要素;材料构成的构建呈现的结构美也是建筑美的重要组成;更重要的是,材料是构成整座建筑外部或者内部艺术形象——形体和空间最重要的要素,只有通过他们,“建筑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想象一下一个来自丛林且旧居丛林的男子,好了?恩,那他的胡子是怎么没的?
    染指红霞的泪痕却用五千年的文明炼就一个永不覆没的鬼灵,在雄伟的吼叫声里犹如抽出筋骨的抖擞令人觳觫。
    我家的男人们手拿船篙蹚过被水淹没的草场。
    吉布提政府虽已采取一些措施,如查封有童妓出没的酒吧,但仍需做出更大努力。
    清代后期,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圣地,又是绿林好汉侠客响马出没的地方。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市场,都是先来的有肉吃,后来的汤都没的喝。
    今年过节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以。十块八块不嫌弃,十万八万过得去。你要真是没的送,短信一条也可以。新年快乐!
    淹没的矿坑它淹没了我的梦,淹没的矿坑淹没多少笑容。
    地下水位的降低则是地表陷没的元凶,而新奥尔良,和威尼斯城一样,正在下陷。
    那些如同被疯长的时光荒草埋没的童年以及少年时光里,年,长我两岁的他,在我每次感冒生病时,都用他的手掌横在我,的额前试着温度。
    有老鼠出没?把滴入几滴欧薄荷精油的棉花球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

    汉字详情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
    de,dí,dì,dī [de,di,di,di]
    部首: 501
    笔画: 8
    五笔: RQYY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PI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2)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3) 另见 dí;dì

    副词

    (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4) 另见 de;dì

    名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4) 另见 de,dí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ssessive, adjectival suf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e4 [沙头角腔] dit7 [宝安腔] d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英字典]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7 [东莞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

    没的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