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打紧

méi dǎ jǐn [ mei da jin]
繁体 沒打緊
注音 ㄇㄟˊ ㄉㄚˇ ㄐ一ㄣˇ

词语释义

犹言不要紧。

词语解释

  1. 犹言不要紧。

    《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奴婢説出来没打紧,但求二姨太、三姨太休洩出来是奴婢説的。”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不要紧。

《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奴婢説出来没打紧,但求二姨太、三姨太休洩出来是奴婢説的。”

没打紧的网络释义

没打紧

  • 没打紧,汉语词语,读音是méi dǎ jǐn ,指不要紧。
  • 汉字详情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
    dǎ,dá [da]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SH
    五行:
    仓颉: QMN
    四角: 51020

    详细解释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figh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1 daa2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德冷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tɐŋt'rangx/teank
    jǐn [jin]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JCXI
    五行:
    吉凶:
    仓颉: LEVIF
    四角: 27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qiān),坚。从糸( ),细丝。本义:缠丝急)

    (2) 同本义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动词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副词

    很;甚 。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名词

    (1) 中医学脉象名 。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英文翻译

    tense, tight, taut; firm, secu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