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底坑

méi dǐ kēng [ mei di keng]
繁体 沒底坑
注音 ㄇㄟˊ ㄉ一ˇ ㄎㄥ

词语释义

谓永远填不平的坑。比喻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

词语解释

  1. 谓永远填不平的坑。比喻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妈妈的,把老子几年的积蓄快挤光了,还是填不满他们的没底坑。”

引证解释

⒈ 谓永远填不平的坑。比喻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妈妈的,把老子几年的积蓄快挤光了,还是填不满他们的没底坑。”

汉字详情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kēng [keng]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YMN
五行:
仓颉: GYHN
四角: 40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亢声。本义: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

(2) 同本义

坑,堑也,壑也。——《玉篇》

或被坑水冲淹。——《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刨个坑;挖坑;坑阱(泛指深坑);坑坎(指地面高低不平;洼地;坑穴)

(4) 矿穴,矿场

其天下自五岭以北,见捋银坑,并宜禁断。——《旧唐书·食货志上》

(5) 又如:坑户(唐宋以来采掘金属矿的在籍专业户);坑冶(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坑探(开挖坑道探明矿藏的情况)

(6) 〈方〉∶大小便用的粪坑或缸

其天下自五岭以北,见捋银坑,并宜禁断。——《旧唐书·食货志上》

(7) 又如:茅坑(厕所里的粪坑)

(8) 沟壑 。如:坑谷(沟壑山谷);坑堑(地下的陷沟);坑壕(壕沟);坑岸(犹坑堑,沟壑)

动词

(1) 陷害

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窦娥冤》

(2) 又如:坑闪(坑害抛弃);坑陷(坑害;陷害);坑蒙(坑害蒙骗)

(3) 活埋

于是楚军夜击坑 秦卒二十余人。——《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坑降(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坑杀(活埋);坑戮(坑杀;活埋);焚书坑儒

(5) 欺骗 。如:奸商净坑人

(6) 损人

我并没得罪人,为甚么这么坑我?——《红楼梦》

英文翻译

pit, hole; bury, trap; h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haa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ang1 [宝安腔] hang1 [梅县腔] hang1 gang1 [海陆丰腔] hang1 kang1 [客英字典] hang1 kang1 [陆丰腔] hang1 [客语拼音字汇] hang1 [台湾四县腔] hang1 kang1 [东莞腔] h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客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ʰɐŋkhrang/qe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