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路

jí lù [ ji lu]
注音 ㄐ一ˊ ㄌㄨˋ

词语释义

即汲道。

词语解释

  1. 即汲道。

    唐 刘禹锡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诗:“樵音遶故垒,汲路明寒沙。”《元史·李恒传》:“ 张世杰 集海舰千餘艘,贯以巨索,为栅以自固。 恒 遣断其汲路。”参见“ 汲道 ”。

引证解释

⒈ 即汲道。参见“汲道”。

唐刘禹锡《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诗:“樵音遶故垒,汲路明寒沙。”
《元史·李恒传》:“张世杰集海舰千餘艘,贯以巨索,为栅以自固。 恒遣断其汲路。”

汲路的网络释义

汲路

  • 汲路,拼音是 jí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汲道。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E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H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及声。本义:从井里打水,取水)

    (2) 同本义

    汲,引水于井也。——《说文》

    汲,取也。——《广雅》

    可用汲。——《易·井》

    而出溉汲。——《吕氏春秋·慎行论》

    而谷汲者。——《韩非子·五蠹》

    每汲用。——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汲古(钻研古书,如汲水于井);汲水(引水;取水)

    (4) 牵引

    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周礼·考工记·匠人》

    (5) 引导

    汲郑伯。——《谷梁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汲善(引人向善)

    (7) 引荐;提拔 。如:汲扬(汲引,引荐而显扬之)

    形容词

    (1) 用同“急”。急剧

    不汲汲于富贵。——《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汲汲忙忙(十分急迫繁忙);汲汲营营(急迫追求的样子)

    (3) 用同“岌” 。如:汲汲

    英文翻译

    draw water from well; imbibe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p7 [梅县腔] gep7 kip7 [海陆丰腔] kip7 [客语拼音字汇] gieb5 kib5 [陆丰腔] kip8 [宝安腔] gip7 kip7 gep7 [客英字典] kip7
    ◎ 潮州话:戈音4(吸),kib4(khip) [澄海]kig4(khi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ip/kypkĭĕp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