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

jiāng tún [ jiang tun]
注音 ㄐ一ㄤ ㄊㄨㄣˊ

词语释义

哺乳动物,生活在江河中,形状很像鱼,没有背鳍,头圆,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小动物。通称江猪。

词语解释

  1. 通称“江猪”。哺乳动物,形状像鱼,无背鳍,头短,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水生小动物。我国 长江 和 印度 大河中常可见到。

    《文选·郭璞<江赋>》:“鱼则江豚海狶。” 李善 注引 沉怀远 《南越志》:“江豚似猪。”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海豚鱼》﹝集解﹞引 陈藏器 曰:“江豚生江中,状如海豚而小,出没水上,舟人候之占风。”

引证解释

⒈ 通称“江猪”。哺乳动物,形状像鱼,无背鳍,头短,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水生小动物。我国长江和印度大河中常可见到。

《文选·郭璞<江赋>》:“鱼则江豚海狶。”
李善注引沉怀远《南越志》:“江豚似猪。”
唐许浑《金陵怀古》诗:“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海豚鱼》﹝集解﹞引陈藏器曰:“江豚生江中,状如海豚而小,出没水上,舟人候之占风。”

江豚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鲸属。身长约二公尺,体重可达一百六十公斤。全身为黑色,背侧灰蓝色,腹侧白色。头圆,眼小。以小鱼及小动物为食。其脂肪可做成蜡烛。多产于我国洞庭湖、长江下游,及印度之恒河等区域。

江豚的翻译

英语: river dolphin
德语: Jangtse-Glattschweinswal, auch indische Schweinswale genannt , Kofferfisch (S)​

江豚造句

本底调查和试养江豚的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是建立白豚半自然保护区的理想场所。
宋代诗人陈容在其《外塘记事》中所云“江豚吹浪蛟蜓飞,腥飞怪雨飘无时”。
在石首市附近的长江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内的长江江豚,不敢接近他们的汽艇;它们太多的同类已经因为遭遇到人类而丧生。
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中国特有物种江豚很可能步白暨豚的后尘。
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
“如果湖面的冰冻持续地更久一点的话,所有的江豚都将死去,”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郝玉江说。
此外,江豚是另一种在本港海域栖居的海洋哺乳类动物。
工作人员表示,江豚可能因遭遇非法电捕鱼触电而死。
持续不断的长江污染以及由此对江豚构成的威胁对于生活在这一水域占据全国人口三分之一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警告。
除此之外,长江江豚的主要威胁是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减少了江豚的食物供应;以及沿江非法悬挂渔网,这使得水生哺乳动物被诱捕。
长江江豚的灭亡将会是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一个标志。
这种过于短暂的流通抑制了鱼类产卵,郝玉江说,所以研究人员必须在天鹅洲保护区储备足够的鱼,以喂养长江江豚。
江豚生存的关键可能是综合性的休渔期(覆盖所有鱼类)。
若干补救措施可能能够防止长江江豚重复白鳍豚相同的命运。
这使得五头江豚几近窒息,其中包括三头怀孕的雌性江豚。
中国南方大旱威胁长江江豚生存。
压力对江豚人口鄱阳湖来自大量的船只通过,沙疏浚。
成年雌性可能是江豚核心群体中最稳定的成员,而成年雄性极可能经常地在不同核心群体间游走。
目的:了解江豚味觉器官味蕾在口腔中的分布方式和味蕾的超微结构。
江豚的肾小球数量和体积都比体重与之相近的陆生兽类大得多。

汉字详情

jiāng [ji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
四角: 31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英文翻译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 客家话:[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雙平聲開口二等kɔŋkrung/keong
tún [tun]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EEY
五行:
仓颉: BMSO
四角: 71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作字形从彖省。彖( 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本义:小猪,猪)

(2) 同本义

豚,小豕也。——《说文》

猪其子谓之豚。——《方言八》

豚鱼吉。——《易·中孚》

豚曰腯肥。——《礼记·曲礼》

鸡豚狗彘之畜。——《孟子·梁惠王上》

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阳货欲见 孔子, 孔子不见,归 孔子豚。——《论语·阳货》

(3) 又如: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豚犬(猪与狗);豚鱼(豚和鱼。泛指无知的动物);豚犊(愚蠢如猪的小孩)

(4) 泛指猪 。如:豚肩;豚蹄

英文翻译

small pig, suckling pig; suffle

方言集汇

◎ 粤语:tyu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2 [宝安腔] tun2 [客英字典] tun2 [台湾四县腔] tun2 [东莞腔] tun2 [客语拼音字汇] tun2 [梅县腔] d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渾平聲合口一等duondʰuə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