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北宋 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内,古代属 汝州 ,故名。
元祐 初年曾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与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所产瓷器,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青或淡白,釉汁莹厚滋润,或有棕眼隐纹像蟹爪。亦指汝窑所产瓷器。《说郛》卷十八引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窑器》:“本朝以 定州 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 汝州 造青窰器,故 河北 、 唐 、 邓 、 耀州 悉有之,汝窰为魁。”《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一边设着斗大的汝窰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砚旁放着一个 北宋 汝窑秘色笔洗,一个 永乐 年制的剔红嵌玉笔筒。”
引证解释
⒈ 北宋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 元祐初年曾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与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所产瓷器,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青或淡白,釉汁莹厚滋润,或有棕眼隐纹像蟹爪。亦指汝窑所产瓷器。
引《说郛》卷十八引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窑器》:“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窰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窰为魁。”
《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一边设着斗大的汝窰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砚旁放着一个北宋汝窑秘色笔洗,一个永乐年制的剔红嵌玉笔筒。”
汝窑的国语词典
宋河南汝州所造的瓷器。其釉色以淡青为主,器身通体有极细的纹片。
汝窑的网络释义
汝窑
汝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女声。本义:汝水)
(2) 同本义
汝水出宏农卢氏,还归 山东入 淮。——《说文》。按,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为淮河支流
(3) 指汝窑或汝窑所产瓷器 。汝窑是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如:汝窑花囊(汝窑出产的插花瓷具)
(4) 姓
代词
(1) 你
(2)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汝陟帝位。——《书·舜典》
格汝众。——《书·盘庚上》
汝父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汝亦知射乎。——宋· 欧阳修《归田录》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3) 又如:汝们(你们);汝辈(你们);汝等
(4) 以“汝”相称,表示彼此亲昵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汝尔(彼此以“汝尔”相称,表示不拘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i1 [台湾四县腔] n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梅县腔] ni3 [海陆丰腔] ni3 [客英字典] ni3 [陆丰腔] ni1
◎ 潮州话:le2 re2(lúr zúr) [潮阳]lu2 r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汝 | 人渚 | 日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nʑĭo | njox/rv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穴,从缶(
)。穴,土室;缶,瓦器。表示烧制瓦器的地方。本义:烧砖瓦陶瓷器的灶)(2) 同本义
窯,烧瓦灶也。——《说文》
陶灶曰窯。——《通俗文》
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管子·七臣七主》
穴内口为灶,令如窑,令容七八员艾,左右窦皆如此。——《墨子》
(3) 又如:窑头土坯(窑头上未经烧制的砖瓦坯。比喻土里土气,未曾受教化的人);窑神(旧称主宰砖瓦窑的神灵);窑烟(烧制砖瓦陶瓷等的灶里冒出的烟)
(4) 指陶瓷器 。如:窑器(陶瓷器);窑人(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人);窑户(陶瓷工匠);窑务(主管陶瓷业务的机构)
(5) 近代泛指硅酸盐工业常用的高温设备 。如:竖窑;回转窑;坩埚窑
(6) 方言。指妓院 。如:窑姐(旧称娼妓);窑调(旧时在妓院里流行的小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u2 [梅县腔] jau2 [东莞腔] j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