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风
词语释义
汝南多大风,故称。
词语解释
汝南 多大风,故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汝南 亦多大风,虽不及‘盐南’之厉,然亦甚於他处,不知缘何如此?或云‘自城北 风穴山 中出’。今所谓 风穴 者已夷矣,而 汝南 自若,了知非有穴也。方谚云:‘ 汝州 风, 许州 葱。’其来素矣。”
引证解释
⒈ 汝南多大风,故称。
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汝南亦多大风,虽不及‘盐南’之厉,然亦甚於他处,不知缘何如此?或云‘自城北风穴山中出’。今所谓风穴者已夷矣,而汝南自若,了知非有穴也。方谚云:‘ 汝州风, 许州葱。’其来素矣。”
汝州风的网络释义
汝州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女声。本义:汝水)
(2) 同本义
汝水出宏农卢氏,还归 山东入 淮。——《说文》。按,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为淮河支流
(3) 指汝窑或汝窑所产瓷器 。汝窑是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如:汝窑花囊(汝窑出产的插花瓷具)
(4) 姓
代词
(1) 你
(2)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汝陟帝位。——《书·舜典》
格汝众。——《书·盘庚上》
汝父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汝亦知射乎。——宋· 欧阳修《归田录》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3) 又如:汝们(你们);汝辈(你们);汝等
(4) 以“汝”相称,表示彼此亲昵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汝尔(彼此以“汝尔”相称,表示不拘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i1 [台湾四县腔] n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梅县腔] ni3 [海陆丰腔] ni3 [客英字典] ni3 [陆丰腔] ni1
◎ 潮州话:le2 re2(lúr zúr) [潮阳]lu2 r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汝 | 人渚 | 日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nʑĭo | njox/rv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东莞腔] zi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周 | 職流 | 章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ju/tjou | tɕ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