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炮

máo pào [ mao pao]
注音 ㄇㄠˊ ㄆㄠˋ

词语释义

1.见"毛炰"。

词语解释

  1. 见“ 毛炰 ”。

引证解释

⒈ 见“毛炰”。

汉字详情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4
五笔: TF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10) 姓

动词

(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英文翻译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陆丰腔] mo1 [梅县腔] mau1 [宝安腔] mau1 [东莞腔] mau1 [沙头角腔] mau1 [客语拼音字汇] mau1 mau2 mo1 [海陆丰腔] mo1 mau1 [客英字典] mau1 [台湾四县腔] mo1 mau1
◎ 潮州话:mo5 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袍平聲開口一等mɑumau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

毛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