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ㄇㄠˊ ㄇㄠˊ ㄒ一ˋ ㄩ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雨下得很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刘胡兰传》:“那天恰好是个阴天,还落着毛毛细雨。”

成语用法

毛毛细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雨。

毛毛细雨的翻译

日语: ぬか雨
俄语: моросящий дождь

毛毛细雨造句

古街古巷中流露着历史的芳香,地道的小吃令人食指大动,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在空中汇聚在一起降落,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河上荡起阵阵涟漪。
雨水如油,滴滴珍贵,快乐不断,送上祝福,细雨绵绵,财运不断,阵阵细雨,爱情甜蜜,毛毛细雨,幸福相伴,雨水天气,好运不断,财运不断,一切顺利,甜蜜相伴。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这一战的结果,老天也似乎已经预见了,下了一丝毛毛细雨,替那些死去的人门‘洗礼’,超度众生。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田野。
搅快乐成春风化雨,搅吉祥成毛毛细雨,搅鸿运成八方风雨,搅美好成阑风长雨;委托顺利的骤风急雨,送给雨水节的你,祝你雨水节一帆风顺惬意,缕缕美妙随你,温馨无比绕你!
第二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初夏的雨还残留春天的泥土味,飘过来油油腻腻的,洒在身上粘粘乎乎,我想我若是诗人,此时定会作一首暧昧的诗,用粘乎的语言。
让那毛毛细雨落在你心田,成为滋养你的动力;让那瓢泼大雨刷你心间,为你改变未知明天。亲爱的朋友,雨水节气,天气变幻,工作辛苦,照顾好自己。
天空飘着的是毛毛细雨,抬头看到雨丝在路灯的照射下,密密斜斜地交织在一起轻轻飘落下来,更像是水雾,顿时脸上就有了凉凉的很舒爽的感觉。
久旱盼雨,昨天广州终于迎来了数月未曾出现过的雨水的身影,虽只是毛毛细雨,也足已让人感觉到冬至过后的天寒地冻的感觉。
瓢泼大雨,冲刷忧愁与烦恼;淅沥中雨,情深意浓用牵挂;毛毛细雨,洗刷你全身的霉气;雨天祝愿,愿你心情依然舒畅,笑容甜蜜,健康永远。
将好运飘洒成毛毛细雨,将吉祥飘落成杏花春雨,将安康飘散成祥风时雨,将快乐飘飞成春风夏雨;统统飘向雨水节的你,祝你好运绵绵不断,吉祥相伴身边,安康顺心顺愿,快乐与你缠绵!
等了大半天可算是放学了,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和她面对面,看了看远处的黑天白日。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
风雨无情人有情,对君的思念永不停!无论毛毛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那都是我对你的祝愿,不是愿你人生充满风雨,而是愿你的世界永远是雨后蔚蓝的天空。
春分愿你好心情,养身健体春光景。人体阴阳要平衡,身体健壮精力盈。毛毛细雨烦恼淋,运动锻炼田园行。心旷神怡天空阔,胸襟豁达放眼明。愿春分踏青身体好!
毛毛细雨,悄然无声地飘落着,像是很多蚕娘吐出的银丝。
蔡英文的“幸福列车”竞选晚会昨晚则开拔到五股,虽然夜空下着毛毛细雨,但晚会现场仍涌入上千名民众,把五股乡的立体停车场挤得水泄不通。
暖暖春风,带去我的问候;皎皎月光,映去我的影像;朵朵白云,浸透我的温暖;小小短信,连接你我友谊;毛毛细雨,灌输我的祝福,祝福你清明节快乐,生活幸福。

汉字详情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4
五笔: TF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10) 姓

动词

(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英文翻译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陆丰腔] mo1 [梅县腔] mau1 [宝安腔] mau1 [东莞腔] mau1 [沙头角腔] mau1 [客语拼音字汇] mau1 mau2 mo1 [海陆丰腔] mo1 mau1 [客英字典] mau1 [台湾四县腔] mo1 mau1
◎ 潮州话:mo5 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袍平聲開口一等mɑumau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4
五笔: TF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10) 姓

动词

(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英文翻译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陆丰腔] mo1 [梅县腔] mau1 [宝安腔] mau1 [东莞腔] mau1 [沙头角腔] mau1 [客语拼音字汇] mau1 mau2 mo1 [海陆丰腔] mo1 mau1 [客英字典] mau1 [台湾四县腔] mo1 mau1
◎ 潮州话:mo5 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袍平聲開口一等mɑumau
[xi]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L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W
四角: 2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fine, tiny; slender, thin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802
笔画: 8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LBY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英文翻译

rain; rainy; KangXi radical 173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jy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j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矩上聲合口三等yox/hiu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