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

měi féng [ mei feng]
注音 ㄇㄟˇ ㄈㄥˊ
词性 连词

词语释义

凡是遇到。

词语解释

  1. 每当遇到。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夫人终是放心不下,每逢督办出门,必要叫着他兄弟同走。” 茅盾 《子夜》十八:“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耳朵听。”

引证解释

⒈ 每当遇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夫人终是放心不下,每逢督办出门,必要叫着他兄弟同走。”
茅盾《子夜》十八:“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耳朵听。”

每逢的国语词典

凡是遇到。

每逢的网络释义

每逢

  • 每逢,汉语词语,意思是每次遇见或看见。
  • 每逢的翻译

    英语: every time, on each occasion, whenever
    法语: chaque fois, à chaque occasion

    每逢造句

    每逢佳节来临,王大妈更加思念她那远在边关的儿子。
    此人权倾朝野,每逢出门,当地官绅士民多望尘而拜,争相趋奉。
    每逢颱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
    每逢节假日,市场上的行人真是摩肩接踵,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游子的共同感受。
    每逢节假日,各景区景点爆满,想要悠游自在的欣赏一个地方的景色,几乎是不可能的。
    每逢说起小时候得意的事,爸爸总是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每逢夜阑人静,思乡之情便涌上他的心头。
    每逢星期天,妈妈都带我去动物园。
    每逢在陌生朋友面前,他总爱装腔作势,真让人厌恶。
    每逢国庆日,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洋溢著一片喜气。
    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每逢下雪,我们就到院子里打雪仗,堆雪人。
    每逢例假日,动物园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他会唱几支小曲,每逢村里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便去拜恩私室,混顿饭吃。
    小伙子英俊潇洒,每逢出门,总是引来不少姑娘频频注目。
    每逢灾荒之年,那些官绅奸商便趁火打劫,大发横财。
    每逢小朋友来我家里玩耍,妈妈就会大显身手,准备下可口的午餐让我们大饱口福。
    在旧社会,每逢水旱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解放前,每逢荒年,农民饥寒交迫,农村里一片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

    汉字详情

    měi [mei]
    部首: 511
    笔画: 7
    五笔: TXGU
    五行:
    仓颉: OWYI
    四角: 8075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小篆字形,从屮( chè),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 同本义

    每,草盛上出也。——《说文》

    舆人诵曰:原田每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 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

    副词

    (1) 常常,经常

    妪每次谓余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每大言曰。——·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每常间(往日,平常);春秋佳日,每作郊游

    (3) 每一次

    相如每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与臣论。——诸葛亮《出师表》

    每得降卒。——《资治通鉴·唐纪》

    每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他每到学校,总要来看我;月刊每逢15出版

    代词

    (1) 各个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一巨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每字有二十余印;每天;每一分钱;每星期五

    助词

    (1) 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

    我每且去寻房子,再来会这些人。——《儒林外史》

    (2) 又如:窗隔每(指多扇窗隔);桌椅每(很多桌椅);他每(他们)

    英文翻译

    every, each

    方言集汇

    ◎ 粤语:mui5
    ◎ 客家话:[梅县腔] mi1 mui1 [陆丰腔] mui1 [东莞腔] moi3 [台湾四县腔] mi1 mi3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宝安腔] mui1 [客英字典] mui1 mi3 mui3 [沙头角腔] mui1 [海陆丰腔] mui1 m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罪上聲合口一等muɒimuaix/muoj
    féng [fe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TDH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EJ
    四角: 373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 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2) 同本义

    逢,遇也。——《说文》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左传·宣公三年》

    而亲以逢殆。——《楚辞·天问》

    (3)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时刻);逢会(遇到时机;相会,会合);逢场(遇到或到达某场合);逢晤(当面相遇)

    (5) 迎,迎接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国语·周语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恶。——《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唐· 王维《与卢象集朱家》

    (6) 迎合

    逢君之恶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7)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恶导非(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形容词

    (1) 大的

    子孙其逢。——《书·洪范》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2) 又如:逢掖(宽大的衣袖);逢长(久长);逢衣(古时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衣)

    (3) 通“丰”( fēng)

    (4) 壮大,茂盛

    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书·洪范》

    (5) 又如:逢昌(壮大昌盛)

    (6) 宽大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名词

    通“烽”。烽火。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汉书·司马相如传》

    英文翻译

    come upon, happen meet; fl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pang2 [沙头角腔] fung2 [梅县腔] fung2 [客英字典] fung2 [宝安腔] fung2 [陆丰腔] fung3 [东莞腔] fung2 [台湾四县腔] f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容平聲開口三等byung/bivngbʰ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