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敛

yīn liǎn [ yin lian]
繁体 殷斂
注音 一ㄣ ㄌ一ㄢˇ

词语释义

搜括。

词语解释

  1. 搜括。

    《后汉书·五行志三》:“大司农经用不足,殷敛郡国,以给军粮。”

引证解释

⒈ 搜括。

《后汉书·五行志三》:“大司农经用不足,殷敛郡国,以给军粮。”

殷敛的网络释义

殷敛

  • 殷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īn liǎn,是指搜括。
  • 汉字详情

    yīn,yān [yin,yan]
    部首: 433
    笔画: 10
    五笔: RVN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SHN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yān

    形容词

    (1) 黑红色。如:殷妍(红艳);殷殷(殷红的样子)

    (2) 另见 yīn

    yīn

    形容词

    (1)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2) 同本义

    殷,作乐之盛称殷。——《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

    五年而殷祭。——《公羊传·文公二年》

    服除而后殷祭。——《礼记·曾子问》

    月半不殷奠。——《仪礼·士丧礼》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

    神其来思,时歆荐殷。——《金史》

    (3) 大

    殷,大也;众也。——《广雅》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庄子》

    (4) 又如:殷奠(大祭);殷喜(大喜);殷祭(盛大的祭典);殷袔(天子、诸侯在太庙对远近祖先的盛大合祭);殷殷轸轸(盛大众多的样子);殷礼(盛大的祭礼);殷事(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

    (5) 众,多

    士与女,殷其盈矣。——《诗·郑风·溱洧》

    (6) 又如:殷大(众多);殷众(众多);殷猥(繁杂);殷远(繁多而深远);殷碎(繁杂琐碎);殷广(繁多而广泛);殷繁(繁多;众多);殷旷(繁多而拖延日久)

    (7) 盛

    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又如:殷盛(茂盛;繁盛);殷流(盛行);殷殷屯屯(繁盛的样子);殷炽(殷阗。繁盛);殷草(茂盛的草)

    (9) 富裕

    民殷国富。——《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又如:殷户(殷实的人家);殷充(充裕,丰盛);殷足(殷实,富足);殷昌(富庶,昌盛);殷阜(富足);殷厚(殷实,富裕);殷然(充裕);殷强(富裕强健);殷饶(富饶,富裕);殷盈(丰盈,富足)

    (11) 深,深切

    在殷忧而弗违。——陆机《叹逝赋》

    情意甚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2) 又如:殷握(深深地了解;掌握);殷谢(深切致谢)

    (13) 恳切

    书中情意其殷。——宗臣《报刘一丈书》

    (14) 又如:殷挚(恳切诚挚);殷重(恳切深厚)

    (15) 热情接待客人或陌生人的 。如:招待甚殷

    名词

    (1) 殷朝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是商代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后改用的称号

    殷周之世。——《韩非子·五蠹》

    (2) 又如:殷士(殷人);殷正(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殷冬(旧历十一月);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殷宗(殷人的宗祀。指殷朝);殷契(殷墟书契的省称,即殷商甲骨文字);殷理(刑法);殷虚(殷墟);殷见(殷同。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殷国(周代天子在侯国行殷见之礼);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

    (3) 古都邑名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后世称为“殷墟”

    (4) 深厚的情意

    有怀载殷。——张昭远《旧唐书》

    (5) 姓

    (6) 另见 yān

    英文翻译

    many, great; abundant, flourish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jan2 jin1
    ◎ 客家话:[宝安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梅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海陆丰腔] rin1 ren1 [东莞腔] j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斤平聲開口三等ʔĭənqion/ion
    liǎn [lian]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WGI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OK
    四角: 8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佥( qiān)。本义:收集,聚集)

    (2)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 收获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 征收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 收缩;退缩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9)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 停止 。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11) 入殓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 收敛,约束言行

    为敛威去。——清· 张廷玉《明史》

    (14)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 整肃;整理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名词

    赋税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英文翻译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lim6
    ◎ 潮州话:娜奄2 [潮州]罗奄2 ,niam2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