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致敬礼

cǐ zhì jìng lǐ [ci zhi jing li]

词语释义

用作信末祝颂问安。

此致敬礼造句

万分感谢!此致敬礼答复意见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回复感谢您留言。
歪歪扭扭的圆珠笔字迹,信件末尾除了“此致敬礼”,周小毛还给了爷爷一个“警告处分”,表示“以后别再乱烧东西,不然后果更严重”。
新春《论语》:除夕拜年,不亦乐乎?不送红包,不亦君子乎?情谊时习之,问候常达之,不亦挚友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黄金万两,此致敬礼!
“建立”了一座小小的公寓理想国,它承载着我们未完成和来不及实现的青春梦想朋友、热血、爱情、自由,这是种对于情怀的消费,也是场对于青春的此致敬礼。
邮政时代:见信如面、此致敬礼!电话时代:你是哪位?他人不在!呼机时代:速回电话、生日快乐!手机时代:你在哪?打错了!网络时代:你是谁?
“而且,如果你在求职信结尾写上“祝好”而不是“此致敬礼”的话,我不在乎你多么有经验,你没有机会为我工作了。”。
此致敬礼!答复意见承办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此致敬礼!你们这些生殖崇拜的文化符号,你们这些女娲的绶带和徽章。
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将会带着这本“爱之书”在充满希望的大道上,奋力前行!此致敬礼!爱你们的女儿。
此致敬礼吴世昌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对它们此致敬礼吧!大蚯蚓已蠕动到我左边了。
此致敬礼!读者李辛回复很幸运遇到你们。
最后,由衷地祝福贵公司事颐魅蒸蒸日上。此致敬礼!
只要是英雄,哪怕是敌人,他们就并脚举手,此致敬礼,而如果是狗熊,哪怕是朋友,他们也视为臭粪,恨不得打翻在地,再踏一只脚。
此致敬礼!答复意见尊敬的网友您好。
此致敬礼!学生颜布瑞特。
最后还作自我批评,感谢大家,也很果决地表示与那帮“孙子孙女”的交往“此致敬礼”。
记者注意到,这些短信的开头均是“爸妈你们好”,落款都是“此致敬礼,北京百利威物流集团解天左”,但始终没有提及自己在干什么工作。

汉字详情

[ci]
部首: 447
笔画: 6
五笔: HXN
五行:
仓颉: YMP
四角: 2211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 )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2)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欧阳修《卖油翁》

(3)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4)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由此往南;此外;此发彼应

(5)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6)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副词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礼记·大学》

英文翻译

this, these; in this case, then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h3 [陆丰腔] cih3 [东莞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ih3 [梅县腔] ze3 [宝安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i3 [海陆丰腔] cih3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雌氏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chiex/cieetsʰĭe
zhì [zhi]
部首: 621
笔画: 10
五笔: GCF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OK
四角: 1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副词

(1) 通“至”。极,尽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名词

(1) 情趣;兴致

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形容词

(1) 结构上细密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英文翻译

send, deliver, present;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i5 [宝安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利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triih/tyhţi
jìng [jing]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Q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ROK
四角: 4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攴( ),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 同本义

敬,肃也。——《说文》

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

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敬诺。——《战国策·赵策》

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敬闻命关。——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敬让(恭敬谦让);敬诚缉熙(恭敬诚实而光明);敬身(施礼);敬慎(恭敬谨慎)

(4)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敬,警也,恒自肃警也。——《释名·释言语》

既敬既戒。——《诗·大雅·常武》。笺:“敬之言警也。”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居敬而行简。——《论语·雍也》

慎始而敬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敬事(谨慎做事;恭谨伺侯);敬信(慎重而守信);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逊(敬慎谦逊);敬虔(庄敬虔诚);敬明(谨慎严明)

(6) 尊重,尊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北虽貌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7) 又如:敬学(尊重学问);敬服(敬伏。敬重佩服);敬事后食(先考虑国事然后考虑自己);敬老(尊敬老人);敬老慈幼(尊敬老人,慈爱儿童);敬老怜贫(尊敬年长的人,怜悯贫困的人)

(8) 有礼貌地送上 。如:敬酒;敬烟;敬茶;敬奉(以物敬人的敬词);敬赵(完璧归赵;奉还)

名词

(1) 敬意或谢意 。如:喜敬;贺敬

(2) 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冯梦龙《警世通言》

(3) 又如:节敬;茶敬

(4) 姓

英文翻译

respect, honor; respectfull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5 [梅县腔] gin5 [陆丰腔] gin5 [客英字典] gin5 [海陆丰腔] gin5 [东莞腔] gin5 [宝安腔]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4 [台湾四县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慶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kiengh/kyanqkĭɐŋ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