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

gē yáo [ ge yao]
繁体 歌謠
注音 ㄍㄜ 一ㄠ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歌谣 gēyáo

(1) 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folk song;ballad;nursery rhyme

词语解释

  1. 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

    《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 歌唱。

    《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 歌颂。

    《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引证解释

⒈ 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

《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代赵之謳, 秦楚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⒉ 歌唱。

《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
《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死, 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⒊ 歌颂。

《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酈惲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姚鹄《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歌谣的国语词典

可以唱的韵语。有乐曲伴奏的称「歌」,没有乐曲伴奏的称「谣」。

如:「乡土歌谣」。

歌谣的网络释义

歌谣

  • 歌谣:民间文学体裁之一
  • 歌谣:李荣浩演唱歌曲
  • 歌谣造句

    爷爷是民间文学作家,经常下乡采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慰藉。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以“泉水”或“歌谣”为喻体,接着写一句话。
    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暧。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春风化雨的温柔,滋润了山川大地。压抑了许久的河流,在冰层的哀叹声中,唱着自由而欢快的歌谣一路远去,就好象回家的孩子,用喜悦撞开了家里的栅栏。
    爱心好像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只要你拥有爱心,善于帮助他人,那么你就是夜空中的歌谣,就能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元旦晚会上,张红用笛子为大家吹奏了一首动听的歌谣。
    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儿时,母亲的爱是轻哼的歌谣,悠扬的歌声中流淌着荡漾着无尽的爱怜。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使彷徨无助的人重新找到精神的支柱。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是热热的牛奶,温暖了我的心田,爱是一抹眼光,照亮了我的心扉,爱是一首甜美的歌谣,触动了我的感情。
    我愿成为一只小鸟,给世界增添一曲歌谣。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岁月的时钟不知疲倦地转动,将指针拨回最初的感动,唱过的歌谣乘着纸飞机远航,荡过的秋千回忆里斑驳。乘物游心。
    清早打开手机,有我的祝福陪你,用朝阳为你温一杯浓情牛奶,用真心为你做一根激情油条,用清风为你奏一首舒心歌谣,用短信为你道一声真挚祝福,愿收到的你,新的一天心。

    汉字详情

    [ge]
    部首: 427
    笔画: 14
    五笔: SKS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RNO
    四角: 176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鸣叫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歌曲;歌词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英文翻译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1 [梅县腔] go1 go2 [宝安腔] go1 [东莞腔]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台湾四县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陆丰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yáo [yao]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ERM
    五行:
    仓颉: IVBOU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

    有章句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

    辨妖祥于谣。——《国语·晋语》

    其歌声比余谣。——《书·大传》

    西王母为王谣。——《列子·周穆王》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魏风·园有桃》

    名词

    (1) 流言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辞·离骚》

    (2) 又如:谣诱(花言巧语,诱人上当)

    (3) 行歌,乐曲

    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好为庐山谣。——李白《庐山谣》

    (4) 又如:谣曲(谣言。风谣,歌谣);民谣;童谣

    英文翻译

    sing; folksong, ballad; rumor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