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

gē wǔ [ ge wu]
注音 ㄍㄜ 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歌舞 gēwǔ

(1)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song and dance

词语解释

  1. 歌唱和舞蹈。

    《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郑玄 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于阗》:“人喜歌舞,工纺绩。” 宋 林升 《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鲁迅 《集外集·赠日本歌人》:“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2. 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陈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

引证解释

⒈ 歌唱和舞蹈。

《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郑玄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
《新唐书·西域传上·于阗》:“人喜歌舞,工纺绩。”
宋林升《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鲁迅《集外集·赠日本歌人》:“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⒉ 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

歌舞的国语词典

歌唱与舞蹈。

歌舞的网络释义

歌舞 (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 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表演形式,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花灯、采茶灯、打花鼓、打莲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台、二人转,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均属歌舞一类。
  • 歌舞的翻译

    英语: singing and dancing
    德语: Gesang und Tanz
    法语: chants et danses

    歌舞造句

    当天歌舞欢庆,通宵达旦。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歌舞台。
    抗战时,重庆的夜总会门前,冠盖如云,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你们住在镇上,吃喝玩乐,歌舞升平,怎知道我们乡里人的苦啊!
    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潜藏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
    晚会上的歌舞和时装表演,交叉进行。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现在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玩世不恭,整日出入于歌舞厅、酒吧间。
    个人整理,望采纳。节选有歌舞的句子。
    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
    这台节目,有声乐也有歌舞,还有曲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这是描写舞师和乐歌共同歌舞的诗。
    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之子于归。
    南明弘光帝在清军逼近、大厦将倾的时候仍然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人民丰衣足食,国家空前强大,正是歌舞升平的时代。
    年轻不能不有歌舞,但不能沉湎于歌舞;年轻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甘心一无所有。
    歌舞厅的装潢越来越豪华了。
    他每天都浸泡在歌舞厅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们只想要一个歌舞伎的习惯技巧或者舞踏停顿的小型示范表演。

    汉字详情

    [ge]
    部首: 427
    笔画: 14
    五笔: SKS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RNO
    四角: 176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鸣叫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歌曲;歌词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英文翻译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1 [梅县腔] go1 go2 [宝安腔] go1 [东莞腔]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台湾四县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陆丰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wu]
    部首: 337
    笔画: 14
    五笔: RL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TNIQ
    四角: 80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