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宋 周邦彦 《虞美人》词:“舞腰歌板閒时按,一任旁人看。”一本作“ 歌版 ”。 清 黄景仁 《赠舍上元》诗:“怕听歌板听禪板,厌看春灯看佛灯。”
引证解释
⒈ 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引唐李贺《酬答》诗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宋周邦彦《虞美人》词:“舞腰歌板閒时按,一任旁人看。”
一本作“歌版”。 清黄景仁《赠舍上元》诗:“怕听歌板听禪板,厌看春灯看佛灯。”
歌板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一种打击乐器,在歌唱时敲击作为节奏的拍板。由六块或九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双手合击板块出声。
歌板的网络释义
歌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鸣叫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歌曲;歌词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1 [梅县腔] go1 go2 [宝安腔] go1 [东莞腔]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台湾四县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陆丰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歌 | 古俄 | 見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ka | k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形容词
(1)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动词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海陆丰腔] ban3 [东莞腔] ban3 [沙头角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版 | 布綰 | 幫 | 刪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pan | pranx/pe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