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柱

yíng zhù [ ying zhu]
注音 一ㄥˊ ㄓㄨˋ

词语释义

厅堂前部的柱子。

词语解释

  1. 厅堂前部的柱子。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虎 於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雕斵众寳,以饰楹柱,夜往往有光明。” 宋 无名氏 《分门古今类事·异兆下·琴僧江湖》:“是夕 杨子江 颶风骤起,鼓浪沃岸……涨高数丈,至寺之中,其下阁楹柱栏楯逐浪而去。”《老残游记》第二回:“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章炳麟 《新方言·释宫》:“今人谓柱为亭,即楹柱也。”

引证解释

⒈ 厅堂前部的柱子。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虎於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雕斵众寳,以饰楹柱,夜往往有光明。”
宋无名氏《分门古今类事·异兆下·琴僧江湖》:“是夕杨子江颶风骤起,鼓浪沃岸……涨高数丈,至寺之中,其下阁楹柱栏楯逐浪而去。”
《老残游记》第二回:“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章炳麟《新方言·释宫》:“今人谓柱为亭,即楹柱也。”

楹柱的网络释义

楹柱

  • 基本解释: 1.厅堂前部的柱子。
  • 楹 : 楹 yíng 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亦称“楹帖”)。 量词,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
  • 柱 : 柱 zhù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柱石。顶梁柱。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
  • 建筑名词,专指古代大型建筑门前的两根柱子。如大殿门前左右各一根立柱,威武而有气势。
  • 汉字详情

    yíng [ying]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ECL
    五行:
    仓颉: DNST
    四角: 47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盈声。本义:厅堂前部的柱子)

    (2) 同本义

    楹,柱也。——《说文》

    旅楹有闲。——《诗·商颂·殷武》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

    丹桓宫楹。——《春秋·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楹柱(厅堂前部的柱子)

    (4) 量词。计算房屋多少的单位,一列为一楹 。如:有屋三楹

    英文翻译

    column, pillar; numerary adjunc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海陆丰腔] rin2 [客英字典]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成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ŋjeng
    zhù [zh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YG
    四角: 40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英文翻译

    pillar, post; support; lean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英字典] chu5 [陆丰腔] ch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主上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x/d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