楗槌

jiàn chuí [ jian chui]
注音 ㄐ一ㄢˋ ㄔㄨㄟˊ

词语释义

亦作'楗椎'。 钟鼓;铃铎。

词语解释

  1. 亦作“ 楗椎 ”。钟鼓;铃铎。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鸣,空界神仙共来行道。” 吴兆宜 笺注:“《增一阿含经》:‘佛告 阿难 汝今连击楗椎。’《释氏要览》:‘梵云楗槌,此云鐘磬。’” 清 金人瑞 《春末怀周粟仲》诗:“相思每中夜,梦见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 清 龚自珍 《庚子雅词·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儿叩之声死。谁信当年,楗槌一发,吼彻山河大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楗椎”。钟鼓;铃铎。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鸣,空界神仙共来行道。”
吴兆宜笺注:“《增一阿含经》:‘佛告阿难汝今连击楗椎。’《释氏要览》:‘梵云楗槌,此云鐘磬。’”
清金人瑞《春末怀周粟仲》诗:“相思每中夜,梦见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
清龚自珍《庚子雅词·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儿叩之声死。谁信当年,楗槌一发,吼彻山河大地。”

楗槌的网络释义

楗槌

  • 楗槌,出自《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释义为钟鼓;铃铎。
  •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VFP
    五行:
    仓颉: DNKQ
    四角: 45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镮。——李贺《公莫舞歌》

    (2) 又如:楗闭(锁。其牡为楗,其牝为门)

    (3) 股骨 。又名:“髀骨”;“大腿骨”

    (4) 河工以埽料所筑的柱桩 。如:楗石(堵决口用的木石);楗竹(治水用的竹木桩);楗柱(河工用的柱桩)

    动词

    (1) 遏制,堵塞

    以楗东土之水。——《墨子·兼爱中》

    (2) 又如:楗柅(遏止,堵塞)

    英文翻译

    bar of door, bolt of lock

    方言集汇

    ◎ 粤语:gin6 ki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n6 [客英字典] ken5 [台湾四县腔] kien5 [梅县腔] ki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偃元開上聲開口三等gʰĭɐngianx/giaan
    chuí [chui]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WNP
    五行:
    仓颉: DYHR
    四角: 4793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 同本义

    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汉· 王充《论衡》

    (2) 又如: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铁锤和铁砧);槌轮(用竹木做成载人或运货的车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

    动词

    (1) 捶打;敲击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三国志·袁绍传》注

    (2) 又如:槌心(自槌胸脯);槌牛(击杀牛);槌胸踏地(捶胸顿足);槌鼓(击鼓);槌毁(抨击诋毁);槌击(敲击);槌枪(古兵器名)

    英文翻译

    hammer, mallet; strike, bea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 客家话:[梅县腔]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陆丰腔] chui3 [客英字典] chui2 [宝安腔] cui2 [东莞腔] cui2 [台湾四县腔] c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追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dryi/dwyɖʰwi

    楗槌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