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榻
注音
一ˇ ㄊㄚˋ
词语释义
古代的坐卧具。
词语解释
古代的坐卧具。
《新五代史·晋臣传·景延广》:“ 延广 所进器服、鞍马、茶牀、椅榻皆裹金银,饰以龙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坐卧具。
引《新五代史·晋臣传·景延广》:“延广所进器服、鞍马、茶牀、椅榻皆裹金银,饰以龙凤。”
椅榻的网络释义
椅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ī
名词
(1) 木名。即“山桐子” 。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果实为浆果,球形,红色。如:椅梧(椅树和梧桐树)
(2) 另见
yǐ
名词
(1) (形声。从木,奇声。①本义:木名。即山桐子。《诗·銿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这个意义读
。②椅子。本字作“倚”)(2) 椅子, 有靠背的坐具
椅,坐具后有倚者,今人俗呼椅子。——《正字通》
(3) 又如:椅杌(椅子和凳子);椅背(椅披。椅子的靠背)
(4) 轿子
皇帝乘椅,自便殿举至西便门。——《辽史》
(5) 另见
英文翻译
chair, seat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2
◎ 客家话:[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东莞腔] ji3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沙头角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in2(íⁿ) i2(í)
◎ 客家话:[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东莞腔] ji3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沙头角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in2(íⁿ) i2(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漪 | 於離 | 影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ʔĭe | qie/y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
)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2) 同本义
移我琉璃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汉书·徐稚传》
一榻。——清· 周容《芋老人传》
对坐榻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喜置围榻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榻登(厚毯。置于大床前,上榻上,用以登床);榻布(质料粗厚的布);竹榻;藤榻
(4) 几案
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三国志·鲁肃传》
动词
睡
舍间离此不远,何不草榻一宵?——《镜花缘》
英文翻译
cot, couch, be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tap7 [宝安腔] tap7 [客英字典] tap7 [台湾四县腔] tap7 [客语拼音字汇] tab5 [海陆丰腔] tap7 [东莞腔] tap7
◎ 客家话:[梅县腔] tap7 [宝安腔] tap7 [客英字典] tap7 [台湾四县腔] tap7 [客语拼音字汇] tab5 [海陆丰腔] tap7 [东莞腔] t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八盍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榻 | 吐盍 | 透 | 盍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tʰɑp | th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