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棺椁
(1) 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词语解释
见“ 棺椁 ”。
亦作“ 棺槨 ”。亦作“ 棺郭 ”。棺与椁。
《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槨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巔。”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泛指棺材。
明 徐霖 《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何曾备!”《花月痕》第四三回:“ 赞甫 、 雨农 领著 穆升 ,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楼下那一口。”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为了制办衣衾棺椁,发丧出殡,又取了一份四分利的钱。”
引证解释
⒈ 见“棺椁”。亦作“棺槨”。亦作“棺郭”。
⒉ 棺与椁。
引《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
《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苏轼《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槨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巔。”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⒊ 泛指棺材。
引明徐霖《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何曾备!”
《花月痕》第四三回:“赞甫、雨农领著穆升,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楼下那一口。”
陶钝《第三件棉袄》:“为了制办衣衾棺椁,发丧出殡,又取了一份四分利的钱。”
棺椁的国语词典
棺材和套在棺外的外棺。
棺椁的网络释义
棺椁
棺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棺,榇也,所以掩尸。孝经郑注:“周尸为棺。”——《说文》
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白虎通》
阳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古文考》
(2) 又如:棺材本(借指养老的钱);棺材座子(棺材下面的底座);棺尸(棺材中的尸体);棺衾(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gon1 [陆丰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沙头角腔] gon1 [东莞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官 | 古丸 | 見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 | ku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本义: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同本义
椁,葬有木郭也。——《说文》
不树者无椁。——《周礼·地官·闾师》
汤母曰:“ 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史记·张汤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k7 [客英字典] gwok7 [台湾四县腔] gok7 [梅县腔] gw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郭 | 古博 | 見 | 鐸合 | 入聲 | 藥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kuɑk | ku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