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
词语释义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全部海栖。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身体球形、星形或圆棒形,生活在海底,运动缓慢或不运动,如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
词语解释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全部海栖。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身体球形、星形或圆棒形,生活在海底,运动缓慢或不运动,如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
引证解释
⒈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全部海栖。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身体球形、星形或圆棒形,生活在海底,运动缓慢或不运动,如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
棘皮动物的国语词典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身体呈星形、球形或圆棒形,外皮多具有石灰质的棘状突起物。利用管足充水和排水产生的伸缩力量前进,并有吸盘能附在岩石上。以贝类、海藻、动物尸体等为食,多分布于温带浅海中。如海参、海星、海百合、海胆等。
棘皮动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朿(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2)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3)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4)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6)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如:额棘;髂棘
(7)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
(8)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9)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10) 中国地名
(11)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12)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13) 姓
形容词
(1)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2) 办事艰难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
(3) 通“亟”。急切,急迫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4)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殛 | 紀力 | 見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kik/kiok | k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皮 | 符羈 | 並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bie/bye | bʰ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