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勘

jiǎn kān [ jian kan]
繁体 檢勘
注音 ㄐ一ㄢˇ ㄎㄢ

词语释义

检验考核。

检查考定。

词语解释

  1. 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 宋 司马光 《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

  2. 检查考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引证解释

⒈ 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
宋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

⒉ 检查考定。

唐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唐大中初,有任士元与宇文错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检勘的网络释义

检勘

  • 检勘
  • jiǎn kān
  • (1).检验考核。《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 宋·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
  • (2).检查考定。唐·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 唐大中初,有任士元与宇文错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OMM
    四角: 489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佥( qiān)声。本义:书匣上的标签)

    (2) 同本义

    检,书署也。——《说文》。按,今字作签。

    辄皂囊施检。——《后汉书·公孙瓒传》

    (3) 又如:检封(缄封,封藏);检素(封好的信,书信)

    (4) 法式,法度

    检,法度也。——《苍颉篇》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文心雕龙·物色》

    (5) 又如:检式(法式;制度);检押(也作“检柙”,“检狎”。规矩,法度;或匡正)

    (6) 品行;节操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三国志》

    动词

    (1) 约束,限制

    德亡首褒不检。——《汉书·王莽传》。注:“局之。”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司徒空《退栖》

    (2) 又如:检束(整顿好行装);检勑(检点,整饬);检邪(制止邪气);检勒(检点约束);检局(约束,节制)

    (3) 考查,察验

    骠骑执法以检下。——《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注:“犹察也。”

    (4) 又如:检还(查点清楚后归还);抄检(搜查,查抄);检尸(验尸);检视(检查,料理);检详(审查考核)

    (5) 拣选,挑出 。如:检举(选拔;举荐)

    (6) 翻阅,查阅 。如:检卷(检阅文书案卷);检书(翻阅书籍);检量(查阅斟酌)

    (7) 收拾,整理 。如:检场(收拾场地;收拾场地的人);检幅(修整边幅);检饬(整治);检晒(整理翻晒)

    (8) 通“敛”。收敛,约束言行;收聚

    检身若不及。——《书·伊训》。《正义》云:检,谓自摄敛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孟子·梁惠王上》

    此数检百里之地也。——《管子·山权数》

    形容词

    (1) 端正的 。如:检正(端正的操行);检著(正大精辟);检才(坏蛋;滑头)

    (2) 有法度的 。如:检检(有法度的样子)

    英文翻译

    check; ex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im2

    宋本广韵

    kān [kan]
    部首: 217
    笔画: 11
    五笔: ADWL
    五行:
    仓颉: TVKS
    四角: 4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甚声。本义:校订,核对)

    (2) 同本义(考订核实异同)

    勘,校也。——《说文新附》

    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 又如:勘合(验证,核对。文书上加盖印信,一分为二,当事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勘对(核对;注定);勘婚(婚前男女两家互相查考生辰八字、门第等)

    (4) 审问

    当堂对勘。——《聊斋志异》

    (5) 又如:勘正(审问核实);勘问(盘问;审问);勘鞠(审讯);勘当(审问核察)

    (6) 查看;调查

    又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洪仁玕《太平天日》

    (7) 又如:勘灾(查看灾情);勘破(看破);堪舆(看风水)

    (8) 判断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compare; col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m1 ham3
    ◎ 客家话:[梅县腔] kam1 kam5 [宝安腔] kam5 [客英字典] kam5 [海陆丰腔] kam1 kam5 [客语拼音字汇] kam3 [台湾四县腔] kam1 kam5 [东莞腔] kam5
    ◎ 潮州话:kam3 (khàm) 「澄海」k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紺去聲開口一等khomh/qommkʰ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