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疏淡

méi huā shū dàn [mei hua shu dan]

词语释义

是指一种描写方式,疏淡指梅花错落有致,简约,而不雍容的姿态。天然自成,毫不矫饰。

汉字详情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TXU
huā [hua]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X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OP
四角: 44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2) 草木花的总称

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杜甫《北征》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3)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花口(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4) 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5) 又如:花丁(种花的园丁);花池(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花草(泛指可供观赏的花和草)

(6) 特指某一名花

洛人凡花不曰花,独牡丹曰花。——《尘史》

(7) 又如:花王(花中之王。指牡丹);花水(农历二、三月间桃花开放时盛涨的河水。即桃花水);花相(古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8) 形状像花朵的东西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有约》

(9) 又如:花下子(结婚第一夜怀孕而生的孩子);花湖(一种纸牌);花门儿(贴在门上的画);花生彩笔(笔下生花,喻才华横溢)

(10) 喻指美女

娇花巧笑久寂寥。——唐·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11) 又如:花林粉阵(比喻群集的美女);花枝(比喻美女);花月缘(佳人才子的情缘);花魁娘子(美称妓女)

(12) 喻出卖色相的女子

花娘十二能歌舞。——宋· 梅尧臣《花娘歌》

(13) 又如:花捐(旧时对娼妓所征的税。也叫妓捐、乐户捐);花娘(歌妓。后也指娼妓);花奶奶(旧时对从良妓女的称呼);花曲(指妓院所在处)

(14) 比喻美丽(指人) 。如:花貌(如花之貌。极言其美);花面(美丽如花的脸庞);花嫣柳媚(比喻女子姿容美丽);花容(如花的容貌)

(15) 指女子 。如:花钗(妇人的头饰。同花钿);花黄(古时女子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星月等形贴在额上,或于额上涂点黄色,如今之抹腮红);花多实少(女儿多,儿子少)

(16) 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别种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多种 形状和颜色的火花,供人观赏 。如:放花;礼花;花炮;花爆(花炮)

(17) 古时妇女贴画在面颊上的装饰 。如:花黄(古时妇女的面饰);花靥(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

(18) 水花。指漩儿 。如:花乳(煎茶时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9) 棉花的简称 。如:花田(江浙一带称棉为花,棉田为花田);花桃(即棉桃);花纱(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20) 天花 。如:出花儿

(21) 某些动物的幼仔 。如:猪花,鱼花

(22) 作战时受的外伤 。如:挂花

(23) 姓

动词

(1) 开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乌衣巷》

未花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花过而采。

平地三月花。

深山中则四月花。

不花而结实。——裴渊《广州记》

(2) 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

我不入社花几个钱。——《红楼梦》

(3) 又如:花钱;花用(耗费);花朴朴(隆重铺张;消费大量财物)

(4) 利用一段时间间隔,度过 。如:他每天花三小时学习

形容词

(1) 杂色的,有花纹的 。如:花衫(有花纹的衣衫);花面(刺有花纹的脸面);花瓷(绘饰花纹图案的瓷器,称花瓷);花马(斑驳杂色的马);花猪(一种毛色驳杂的猪);花不楞登(形容颜色错杂。含厌恶意)

(2) 模糊不清

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3) 又如:花镜;花腊搽(犹言昏花模糊)

(4) 虚伪,可以迷惑人 。如:花马吊嘴(花言巧语。同花马掉嘴);花甜蜜嘴(甜言蜜语);花胡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敷衍);花活(方言。指花招。欺骗人的狡猾手法)

(5) 像花一样的。形容美丽 。如:花巧(灵巧好看);花花(好看;漂亮);花花柳柳(形容艳丽轻盈的样子);花面(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

(6) 风流浪荡 。如:花脚猫(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花腿闲汉(指市井无赖。旧时彼辈每于腿上刺花,故称)

(7) 华美 。如:花衣(华美的衣服)

(8) 形容色彩缤纷,繁华 。如:花团锦簇(形容繁华艳丽);花攒锦簇(形容景象鲜艳、色彩缤纷。同花团锦簇);花天锦地(形容都市繁华);花哄(浮华热闹)

英文翻译

flower; blossoms

方言集汇

◎ 粤语:faa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1 [陆丰腔] fa1 [台湾四县腔] fa1 [梅县腔] fa1 [海陆丰腔] fa1 [客英字典] fa1 [东莞腔] fa1 [宝安腔] fa1 [客语拼音字汇] fa1
◎ 潮州话:何锅1 何娃1 , huê1(hue) hua1(h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瓜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xwahrua/xoa
shū [shu]
部首: 524
笔画: 12
五笔: NHYQ
五行:
仓颉: NMYIU
四角: 1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3)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使流畅无阻)

(4) 分开; 分散

知伯围 襄子于 晋阳, 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 知伯。——《淮南子·道应》

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5) 又如:疏分(犹瓜分);疏析(分开;隔开);疏索(分散;离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6) 分赐,分给

疏爵分禄以褒贤。——《盐铁论·毁学》

(7) 又如:疏封(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疏爵(分封爵位)

(8) 清除;排除

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9) 又如:疏决(清除积滞、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顿);疏瀹(洗涤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条);疏剔(清理剔除)

(10) 雕刻,画饰

赵主父令工施钓梯而缘 播吾,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 又如:疏玉(玉雕绘饰);疏柱(刻镂彩画的柱子);疏镂(雕刻)

(12) 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疏名(分别署名);疏举(逐条列举);疏记(分条记载);疏条(逐条陈述)

(14) 疏忽;粗疏

有疏,则为强国制也。——《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疏懒(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错);疏防(疏于防备);疏遗(疏忽遗漏);疏懒(松懈;懈怠);疏简(散慢,随便);疏庸(疏懒;懒散);疏惰(疏懒;懒散)

(16) 注释,解释

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庄子义疏》八卷。——《隋书·经籍志》

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17) 疏远,不亲近 。亦指离间,使疏远

疏屈平而信 上夫大夫,令严子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韩非子·五蠹》

(18) 又如:疏慢(疏远而怠慢);疏阔(疏远);疏异(新鲜别致之意);疏落(疏远;冷落);疏木(疏远);疏外(疏远见外);疏斥(疏远排斥)

形容词

(1) 稀疏;稀少

疏,阔也。——《玉篇》

天网灰灰,疏而不失。——《老子》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疏阔(远离;不在一起);疏少(稀少);疏微(稀少);疏班(稀疏地布列);疏细(稀疏而纤细);疏网(稀疏的网。喻宽大的法律)

(3) 粗略;不周密

其于计疏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4) 又如:疏野(粗略草率);疏卤(粗疏轻率);疏悟(粗疏不顺人情);疏庸(粗疏平庸);疏率(粗疏轻率;粗略草率);疏傲(粗疏傲慢);疏愚(粗疏笨拙)

(5) 粗糙。亦指糙米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诗·大雅·召旻》

(6) 又如:疏水箪瓢(粗糙的饮食,简陋的食具);疏茹(泛指粗食);疏食(粗粝的饭食,糙米饭);疏薄(粗糙简单的饭食);疏条(粗壮的枝条)

(7) 久;长远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

(8) 又如:疏豁(疏阔。久别);疏旷(远离;远隔);疏逖(指荒远之地)

(9) 迂阔;不切实际

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0) 又如:疏内(迂阔而木讷);疏介(迂阔耿介);疏涩(迂阔拘谨);疏凝(迂阔固执)疏野(旷野);疏豁(开阔;敝亮);疏妄(虚妄不实);疏网(虚妄不实)

名词

(1) 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疏房(即远族,远房);疏宗(远房宗族);疏客(关系疏远的客人);疏丧(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疏属(远宗;旁系亲属);疏从(指堂房亲属);疏族(远族;远亲)

(3) 奏章。亦指上奏章

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

(4) 又如:疏封(奏疏;奏章);疏草(即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5) 书信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思念之苦)。——曹丕《与吴质书》

(6)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7) 又如:疏头(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

(8) 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如:疏引(旧时募捐簿前的简短的说明文字);疏簿(僧道化缘的本子)

英文翻译

neglect; careless, lax

方言集汇

◎ 粤语:so1 so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o1 [客英字典] so1 sii1 [陆丰腔]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au1 si1 so1 so4 su1 [台湾四县腔] so1 su1 [梅县腔] se1 so1 [海陆丰腔] so1 su1 [宝安腔] so1 [东莞腔] so1
◎ 潮州话:so1 s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葅平聲開口三等ʃĭosrio/shv
dàn [da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OO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FF
四角: 3918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2) 同本义

淡,薄味也。——《说文》

淡而不厌。——《礼记·中庸》

君子淡以成。——《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

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管子·水地》

大味必淡。——《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

其水淡而清。——《世说新语·言语》

(3) 又如:淡酒;淡味;淡句(平淡乏味的诗句);淡而不厌(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淡菜

(4) 稀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5) 又如:淡水白酒(薄酒);淡蛾(淡眉);淡烟(轻烟);淡粥(稀粥)

(6) 颜色浅 。如:淡青;淡绿;淡服(淡素的衣服);淡蒙蒙(浅淡朦胧);淡扫蛾眉(轻画眉毛。形容妇女化妆清雅)

(7) 冷淡,不热情

钧与人交,始若淡薄,既久乃益固。——《唐书·卢钧传》

(8) 又如:冷淡(不热情,不亲热);淡悠悠(不介意的样子);淡话(不痛不痒的话;可说可不说的话)

(9) 淡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10) 又如:淡净(淡雅素净);淡妆浓抹(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11) 淡泊,不追求名利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12) 又如:淡如(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自甘(乐于恬淡生活,不以清贫为苦)

(13) 营业不旺盛 。如:淡月;在淡季里解雇一些职员

英文翻译

weak, watery; insipid, tasteless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6 taam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东莞腔] tam3 [沙头角腔] tam1 [梅县腔] tam1 tam5 [海陆丰腔] tam6 tam1 [客语拼音字汇] tam1 tam4 [陆丰腔] tam1 [客英字典] tam1 tam5 [宝安腔] tam3 | t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甘平聲開口一等dʰɑm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