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红

méi hóng [ mei hong]
繁体 梅紅
注音 ㄇㄟˊ ㄏㄨㄥˊ

词语释义

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词语解释

  1. 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端午》:“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先见那信的盖面一篇只一个梅红名帖,名帖上印着个名字是‘ 陆学机 ’三个字。”《广陵潮》第三十回:“家人喝道:‘我们家少爷是特地来拜望这里少爷的,快去通报一声。’説着,便将一个梅红单帖递过去。”

引证解释

⒈ 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先见那信的盖面一篇只一个梅红名帖,名帖上印着个名字是‘ 陆学机 ’三个字。”
《广陵潮》第三十回:“家人喝道:‘我们家少爷是特地来拜望这里少爷的,快去通报一声。’説着,便将一个梅红单帖递过去。”

梅红的网络释义

梅红

  • 梅红,1973年生,四川眉山人,博士,副教授。2000年至2006年在四川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在四川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访问学者。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研究中心委员,西南交大影视中心副主任,西南交大学报(哲社版)特聘编辑,中国编辑学会会员,四川省出版协会会员。
  • 梅红造句

    这董家小儿生下来就体弱,接生的梅红婆都说养不活的,这董屠夫倒是没计较,还四处讨要方子给妻子补身子催奶水。
    种种猜测,随便一条都可以把人吓得半死,可她梅红苏却甘之如饴。
    一走进大门,两旁的花坛首先映入你的眼帘。左边的小花坛里,有樟树、银杏树等高大挺拔的树和矮小的灌木丛。灌木丛的颜色各种各样,错落有致,先是深绿色,再是梅红色,然后是暗红色,最后是嫩绿色,可漂亮啦!
    安徽黄山莽莽丛山峻岭中,梅红运住在山民家,考察这里的野生箬叶。
    杨梅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包五粮、剥个棕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美好的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杨梅红、杏儿黄、蒲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包五粮、剥个棕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夸姣的糊口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梅红苏只得一人静静在凄寒的夜风中黑着脸等待,她在心里默默祈祷那个人一定长好眼睛,别真把自己当成了他一剑刺过来。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她,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愿友学习青松志,祝你前途比梅红。霜降将至,注意添衣保暖!
    半敞着领口的梅红色的长裙绣着金丝龙凤呈祥的图案,裙摆托地三尺之余。
    我有一个长方形的笔袋,颜色是梅红色的,上面站着一只加菲猫,它两手摆在手臂上,一副神气的样子,像一位哨兵保护着大门。
    聚江南塞北之春光,送你份吉祥!扰天涯海角之春风,送你份舒畅!撷雪白梅红之春韵,送你份健康!采湖绿江蓝之春水,送你份顺意!
    整棵树就像画家手中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树底部的枝桠是鲜艳的梅红色,树的中部则燃烧着明快的鹅黄色和橘红色,再往上,到了树梢,枝条又缓缓地过渡到了绛红色。
    梅红雪亮春光好,新年喜气飘到家。锣鼓喧天响天地,举杯同饮庆元旦。烟花绽放新人生,新年乐曲献祥瑞。短信带来福寿禄,绵绵祝福甜心间。祝朋友元旦快乐!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橄榄两头黄,三月樱桃粒粒红,四月枇杷如蜜糖,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子满池塘,七月南枣树头白,八月菱角如刀枪,九月石榴露齿笑,十月金桔满园香,冬月柚子黄金金,腊月龙眼荔枝凑成双。
    高山上,松柏青;飞雪中,腊梅红;炉火内,真金纯;患难时,友情深。

    汉字详情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TXU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梅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