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烽
注音
ㄐ一ㄝˊ ㄍㄠ ㄈㄥ
词语释义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词语解释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槔,桔槔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后因称烽火台为“桔槔烽”。
唐 张仲素 《塞下曲》之五:“阴磧茫茫塞草腓,桔槔烽上暮云飞。”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烽火台为“桔槔烽”。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裴駰集解引文颖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槔,桔槔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
唐张仲素《塞下曲》之五:“阴磧茫茫塞草腓,桔槔烽上暮云飞。”
桔槔烽的国语词典
桔槔上置烽火,作为传递警告敌人来袭的高塔。
桔槔烽的网络释义
桔槔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é
名词
(1) 桔梗,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桔,桔梗药草也。从人,吉声。——《说文》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累世不得一焉。——《战国策·秦策》
(2) 又如:桔档儿(高粱秆的顶端细的部分)
(3) 桔槔 。古代的一种井上汲水工具,是架在水边的杠杆,一端挂水桶,一端坠大石块
(4) 直木
桔,直木。——《说文》
(5) 另见
jú
名词
(1) “橘”的俗字
桔者小而甘,曰松皮,桔皮红不粘肉。——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
(2) 另见
英文翻译
Chinese bellflower; well-swept; the inner fibers of corn-stalks
方言集汇
◎ 粤语:aat1 gat1
◎ 客家话:[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 g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gie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 客家话:[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 g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gie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結 | 古屑 | 見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ket | kiet |
详细解释
(2) ——“桔槔”(
)∶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髙 | 古勞 | 見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kau | k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夆(
)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2) 同本义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4) 指战火 。如: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5) 指烽火台 。如: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6) 泛指举火
后 章坐走马 上林下烽驰逐,免官。——《汉书》
英文翻译
signal fire; tower where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峯 | 敷容 | 滂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pʰĭwoŋ | phyung/phiv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