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戏

tóng yè xì [ tong ye xi]
繁体 桐葉戲
注音 ㄊㄨㄥˊ 一ㄝˋ ㄒ一ˋ

词语释义

指桐叶封弟故事。

词语解释

  1. 指桐叶封弟故事。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棣华》歌尚在,桐叶戏仍传。”参见“ 桐叶封弟 ”。

引证解释

⒈ 指桐叶封弟故事。参见“桐叶封弟”。

唐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棣华》歌尚在,桐叶戏仍传。”

桐叶戏的网络释义

桐叶戏

  • 桐叶戏,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后演变成典故。
  • 汉字详情

    tóng [tong]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MGK
    五行:
    仓颉: DBMR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2)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4) 琴 。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5) 春秋国名

    桐叛 楚。——《左传·定公二年》

    (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7) 古地名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8) 儿童。通“僮”

    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英文翻译

    name applied various trees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yè,xié [ye,xie]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F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RJ
    四角: 64000

    详细解释

    xié

    动词

    (1) 和洽。同“协”

    犀牛一角叶箜篌。——《老残游记》

    逢吉与 李程同执政,不叶。——《新唐书》

    (2) 又如:叶律(叶韵;韵律);叶韵(协韵;押韵);叶中(犹适中);叶吉(和协吉祥);叶和(和睦;和合;和谐;亦作应和);叶契(协和,配合);叶泰(协和安泰)

    (3) 协助;帮助 。如:叶佐(辅佐,配合);叶齐(协力一致);叶赞(协同翊赞)

    (4) 合,共同

    股肱叶谋,爪牙宣力。——《旧五代史》

    (5) 又如:叶力(协力;合力);叶心(同心);叶谋(合谋;共谋)

    (6)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艸,枽( )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2) 同本义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3)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4)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5)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肺叶

    (6) 历史时期的分段 。如:唐朝末叶;20世纪中叶

    (7) 世,代

    勋载二叶。——汉《太尉刘宽碑》

    继德前叶,清和挺懿。——汉《豫州从事孔褒碑》

    李势在 蜀既久,承藉累叶。——《世说新语》

    (8) 又如:叶语(世代相传说)

    (9) 量词。轻薄物体的计量单位。如:叶叶(片片)

    (10) 姓

    (11) 另见 xié

    英文翻译

    to harmonize, to rhyme; to unite; (borrowed for) leaf

    方言集汇

    ◎ 粤语:hi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p8 [梅县腔] jap8 [台湾四县腔] jap8 [陆丰腔] jap8 [沙头角腔] jap8 [客英字典] jap8 [东莞腔] jap8 [客语拼音字汇] yab6 [宝安腔] jap8
    ◎ 潮州话:hiab8 [澄海]hiag8 ,hiêh8/hi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頰入聲開口四等ghep/hepɣiep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