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

tóng xiāng [ tong xiang]
繁体 桐鄉
注音 ㄊㄨㄥˊ ㄒ一ㄤ

词语释义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词语解释

  1. 古地名。在今 安徽省 桐城县 北。

    春秋 时为 桐国 , 汉 改 桐乡 。《汉书·循吏传·朱邑》:“﹝ 朱邑 ﹞少时为 舒桐乡 嗇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 邑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 桐乡 吏,其民爱我,必葬我 桐乡 。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 桐乡 民。’及死,其子葬之 桐乡 西郭外,民果共为 邑 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之典。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一:“ 齐 都无遗声, 桐乡 有餘謡。” 宋 梅尧臣 《卫尉邵少卿挽词》诗之一:“ 桐乡 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二:“ 桐乡 遗惠在,尚説长官清。”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

《汉书·循吏传·朱邑》:“﹝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嗇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
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之典。 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齐都无遗声, 桐乡有餘謡。”
宋梅尧臣《卫尉邵少卿挽词》诗之一:“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清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二:“桐乡遗惠在,尚説长官清。”

桐乡的国语词典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桐乡的网络释义

桐乡 (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

  •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隶属于嘉兴市。1985年列入全国首批开放县(市)。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新区,2010年总人口82万。
  • 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1.0℃。
  • 2016年桐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7亿元。年度财政总收入达到100.5亿元,年均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8亿元,年均增长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6亿元,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重由5.5∶54.7∶39.8调整为4.1∶47.8∶48.1。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
  • 桐乡 (汉语词汇)

  • 桐乡,汉大司农朱邑曾为桐乡吏,有惠政,死后葬于桐乡,乡民为之立祠,祭祀不绝。后因用为称美地方官德政的典故。
  • 桐乡造句

    浙江嘉兴市辖桐乡县,桐乡县辖乌镇。
    在桐乡,一家小型剿丝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于是,钱利荣动起了给“蚕叶”牌桐乡辣酱申请“老字号”的主意。
    据桐乡几家直纺厂反映,加弹所用丝近来购买力也不活。
    其父因经商赴浙江,最早侨寓杭州,后迁居桐乡县青镇东乡的杨树湾。
    织造厅里展示的织机有斜织机、桐乡织机、绫机、和田机、竹笼机、缂丝机,还有云锦机、漳绒机等。
    桐乡华之杰护栏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护栏及配套设施的销售和安装。
    中神通服装集团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浙江桐乡。
    民国时,乌镇属吴兴,青镇隶桐乡。
    对此,浙江饲料监测所所长朱聪英明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浙大阳光确因不法行为在桐乡被。
    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的一个书香世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
    而谭先生也十分乐意到桐乡小住几天,说古谈今,十分达观。
    新地里遗址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
    陆坤财老人退休前是原桐乡县八泉乡广播站的负责人。
    金秋的大自然阳光温馨恬静,桐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窿,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次年,蒋百里参加桐乡县“观风题”考试,获得“超等第一名”。
    祀田蚕清末明初尚在嘉兴、桐乡、海宁等县郊区广泛流行。
    浙江桐乡县的青镇“其俗尚侈,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贫人负担之徒,妻多好饰,夜必饮酒”。
    此前,中纪委网站摘发部分网友留言,并和浙江省桐乡市纪委组织合作,面向全国征集漫画作品,晒出八类党员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
    地处浙江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

    汉字详情

    tóng [tong]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MGK
    五行:
    仓颉: DBMR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2)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4) 琴 。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5) 春秋国名

    桐叛 楚。——《左传·定公二年》

    (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7) 古地名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8) 儿童。通“僮”

    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英文翻译

    name applied various trees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