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管布

guì guǎn bù [ gui guan bu]
注音 ㄍㄨㄟˋ ㄍㄨㄢˇ ㄅㄨˋ

词语释义

古代广西桂管产的棉布。

词语解释

  1. 古代 广西 桂管 产的棉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桂管布衫》:“《玉泉子》云:‘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著桂管布衫朝謁。 文宗 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他日上问宰相:朕察拾遗 夏侯孜 必贞介之士。宰相曰:其行,今之 颜 冉 。上嗟嘆,亦效著桂管布,满朝皆倣之。此布为之骤贵。’按此即今之木棉布也, 唐 时已盛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广西桂管产的棉布。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桂管布衫》:“《玉泉子》云:‘ 夏侯孜为左拾遗,常著桂管布衫朝謁。

文宗问:孜衫何太麄澁?具言:桂管产此,布厚可以御寒。他日上问宰相:朕察拾遗夏侯孜必贞介之士。宰相曰:其行,今之颜冉。上嗟嘆,亦效著桂管布,满朝皆倣之。此布为之骤贵。’按此即今之木棉布也, 唐时已盛行。”

桂管布的网络释义

桂管布

  • 棉布。《太平广记》“尝著‘桂管布’衫朝谒……”。产于岭南桂管地区而得名。白居易诗“吴锦细软桂布密”,桂布产于广西,白居易当时在杭州,说明棉布已广传中原地区,成为唐代一种普遍的纺织品了。京师长安的人们因桂林产生桂管地区,便把它称为“桂管布”,此后桂管布成为京师的贵重衣料。
  • 汉字详情

    guì [gui]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F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GG
    四角: 44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2)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芩藭厚朴桂栝蒌。——《急就篇》

    (3) 月桂属的乔木或灌木,尤指月桂,其叶子被古希腊人用来为德尔斐神桂冠竞技运动的胜利者加冠

    (4) 即木犀 (Osmanthus fragrans ),亦称“桂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果黑色。花可作香料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5) 又如:桂霭(桂花的香气);桂魄(相传月中有桂,因以借指月亮);桂醑(桂花美酒);桂花(月光);桂殿凉蟾(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亮里有桂树和蟾蜍而得名)

    (6) 广西简称 。如:桂海(南海的别称。指南方广西等地)

    (7) 姓

    英文翻译

    cassia or cinnam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 客家话:[梅县腔] gwi5 [海陆丰腔] gui5 [客语拼音字汇] gui4 [陆丰腔] gui5 [客英字典] kwui5 [台湾四县腔] gui5 [东莞腔] gui5 [宝安腔] g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惠齊合去聲合口四等kueh/kueykiwei
    guǎn [guan]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P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JRR
    四角: 88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2)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说文》

    箫管备举。——《诗·周颂·有瞽》

    建钟鼓,列管弦。——《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管色(管类乐器);管儿(指笛子之类的管乐器);管弦(用管乐器弦乐器演奏的音乐);管说(管窥之说);管音(管乐器的声音)

    (4) 古称钥匙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管库之士。——《礼记·檀弓下》

    慎管籥。——《礼记·月令·孟冬》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管键(指钥匙与锁);管钥(钥匙)

    (6) 管子,泛指筒形、中空而细长的物体 。如:钢管;管见(狭小的见识);管窥蛙见(人从管中所见之天;蛙从井中所见之天。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 动植物体内用于输送腺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的一个细长中空组织 。如:腺管;胆管;鼻泪管;哈弗氏管;血管;淋巴管

    (8) 笔管。后称笔为管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9) 又如:管城子(笔的别称。又称管城、管城公、管城君、管城侯);管城颖(犹笔颖。指笔头);管毫(指笔);管翰(笔。泛指文字笔墨);管彤(赤管笔)

    (10) 形状像管的电器件或电子器件 。如:电子管;微波管;示波管

    (11) 通“官”( guān)。官吏

    则足以补管之不善政。——《管子·小匡》

    (12) 通“馆”。馆舍

    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仪礼·聘礼》

    (13) 姓。如:管鲍分金(管仲和鲍叔牙一块儿做买卖,每次分红时,管都多留给自己,鲍对此不仅不怪,反而说管这不是贪,而是穷,是需要。后以此比喻相知的深厚)

    动词

    (1) 管理

    李兑管 赵,囚 主父于 沙丘。——《史记·范雎列传》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水浒》

    (2) 又如:经管(经营管理);接管(接收并管理);管摄(管理统率);管领(管理,统领);管勾(掌管,管理);管屯(管理田庄);管办(经管办理);管主(主管;掌管)

    (3) 管教

    这孩子没管好

    (4) 又如:管照(照管)

    (5) 管辖、控制

    这个市管九个县

    又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晋书·凉武昭王传》

    (6) 又如:管勾(管理);管拘(犹管束);管着(管教);管头(管束别人的人)

    (7) 担任;负责 。如:他管工交;她管文教卫生;管装管卸(一应事务全部承担);管整(一人承担;保险)

    (8) 过问;干预 。如:这事我们不能不管;管约(管束);管闲账(管闲事)

    (9) 保证;包管

    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西游记》十一

    (10) 又如:管取(管保;包管;照顾,照管);管情(管请。包管,保证);管成(管保;保证);管取(管保;肯定);管许(包管)

    (11) 负责供给 。如:管饭(负责供给饭食);管顿(供顿,供应食宿及行旅之需);管饱(供应食物让人吃饱),管换;管吃管住

    (12) 通“关” 。如:管闭(关闭)

    (13) 招待 。如:管顿(照管安顿);管顾(照管,照顾;招待,款待)

    量词

    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如:笔三十管

    介词

    口语中与“叫”配合使用,用来称说人或事物,相当于“把” 。如:大家管他叫马大哈

    连词

    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不管”、“无论” 。如:管他下不下雨,咱们都得马上出发;管他,管他的(犹言不管或任凭怎么样)

    管他是谁,不到分数线一律不录取

    英文翻译

    pipe, tube, duct; woodwind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3 [东莞腔] gon3 [海陆丰腔] gon3 kwan3 [客英字典] gwon3 kwan3 g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kwan3 [陆丰腔] gon3 [梅县腔] gwon3 [宝安腔] gon3 [客语拼音字汇] gon3 guo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滿上聲合口一等kuɑnkuanx/kuaan
    [bu]
    部首: 318
    笔画: 5
    五笔: D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坤为布。——《易·说卦》

    抱布贸丝。——《诗·卫风·氓》

    女有余布。——《孟子》

    果布辐凑而常然。——左思《吴都赋》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仪礼·既夕礼记》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孟子·滕文公》

    (3) 又如: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为“布衣”);布槽(布制的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总(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

    (4) 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布索(布制的绳);布衣交(贫贱之交);布裙荆钗(指民家的女子);布头笺(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布掸子(用布条札成的掸帚)

    (6) 古代钱币

    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周礼·天官·外府》

    (7) 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

    动词

    (1) 铺开

    收葱子,必薄布阴干。——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

    禹鲧是始布土。——《山海经·海内经》

    敢私布之。——《左传·昭公十六年》

    布币行礼。——《国语·鲁语上》

    (2) 引申为散开,分布

    天下英豪布在州郡。——《三国志·吴主权传》

    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布陈(敷布陈设);布武(用小步疾走,使足迹散布,而不相重叠);布锦(铺展锦绣)

    (4) 布列

    千人者布列江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布阵(布列阵势);布兵(布戎。布甲。布列军队);布伍(部署军队)

    (6) 布施;施行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化(施行教化)

    (8) 公布,颁布

    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9) 又如:布按三司(布政、按察、都指挥史的总称);布露(公布,向众人布告披露);布谕(布告晓喻);布教(颁布教令)

    (10) 伸开 。如:布指(伸开手指);布展(伸展;扩展)

    (11) 传布

    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时书未布。——《汉书·叙传》

    (12) 又如:布旨(传布旨意);布种(撒籽栽种);布怨(播怨,结怨)

    (13) 陈述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与陈伯之书》

    (14) 又如:布达(陈述表达);布述(书信用语。陈述)

    (15) 布置,安排 。如:布席(铺设坐席);布致(布景致思);布摆(安排)

    英文翻译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u5 [海陆丰腔] bu5 [客语拼音字汇] bu4 [沙头角腔] bu5 [梅县腔] bu5 [陆丰腔] bu5 [东莞腔] bu5 [台湾四县腔] bu5 [宝安腔] bu5
    ◎ 潮州话:bou3(pòu) bu3(p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愽故去聲開口一等pupoh/p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