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

gé gé,gē ge,gē gē [ge ge,ge ge,ge ge]
注音 ㄍㄜˊ ㄍㄜˊ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 gé gé ] :

1.扞格,互相抵触。

2.耿耿。

3.满语,意为小姐。

4.方言。这个。

5.象声词。


[ gē ge ] :

〈名〉满族称公主、小姐、女儿。


[ gē gē ] :

1.笑声。

2.机关枪的射击声。3某些鸟的叫声。


词语解释

  1. 扞格,互相抵触。

    元 揭傒斯 《赠吴主》诗之一:“ 赵公 温温 蔡中郎 , 虞公 格格由 钟梁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赋耶?’ 秋圃 曰:‘旧説如是,於心终有所格格。’”

  2. 犹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 杜漺 《<书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难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听,数刻未落一韵,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视而哂。”

  3. 满语。意为小姐。为 清 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远愧 木兰 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靳 註谓‘为 定南王 孔有德 女 四贞 作。’…… 四贞 脱归京师,朝廷念其父功,命照 和硕 格格食俸,通籍宫禁。”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今以国朝公主之适外藩者,谨依玉牒詮次其諡号,而以外藩福晋、郡主之荷册封者,貂冠毳袜之伦,缀於后为一表,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4. 方言。犹这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宪太太 一声也不懂他的,肚子里还想道:‘格格人朝仔倪痴形怪状格做倽介!’”

  5. 象声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有鸟如乌,先鷄而鸣,架架格格。”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周济川》:“忽闻窻外有格格之声,久而不已……俄而摆臂格格者骨节相磨之声也。”《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人﹞口里格格的冷笑。” 茅盾 《多角关系》一:“女的掌不住格格地笑了。”

引证解释

⒈ 扞格,互相抵触。

元揭傒斯《赠吴主》诗之一:“赵公温温蔡中郎,虞公格格由钟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赋耶?’ 秋圃曰:‘旧説如是,於心终有所格格。’”

⒉ 犹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杜漺《<书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难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褚人穫《坚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听,数刻未落一韵,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视而哂。”

⒊ 满语。意为小姐。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远愧木兰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靳註谓‘为定南王孔有德女四贞作。’…… 四贞脱归京师,朝廷念其父功,命照和硕格格食俸,通籍宫禁。”
清龚自珍《蒙古册降表序》:“今以国朝公主之适外藩者,谨依玉牒詮次其諡号,而以外藩福晋、郡主之荷册封者,貂冠毳袜之伦,缀於后为一表,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

⒋ 方言。犹这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宪太太一声也不懂他的,肚子里还想道:‘格格人朝仔倪痴形怪状格做倽介!’”

⒌ 象声词。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鸟如乌,先鷄而鸣,架架格格。”
前蜀朱希济《妖妄传·周济川》:“忽闻窻外有格格之声,久而不已……俄而摆臂格格者骨节相磨之声也。”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人﹞口里格格的冷笑。”
茅盾《多角关系》一:“女的掌不住格格地笑了。”

格格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 (1)​形容鸟鸣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一回》:「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2)​形容笑声。《文明小史.第四三回 》 :「众人至此,有几个禁不住格格的一笑。」 (3)​形容轻敲声。如:「午夜时分,最 怕听见格格的敲门声。」

如:「因为天冷,骨节格格作响。」

格格的网络释义

格格

  • 格格,原名蒙克其其格,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布统大草原,蒙汉混血儿,中国内地女歌手,新派女中音。
  • 2007年发行单曲《想你想到草绿了》进入娱乐圈;2009年推出个人首张个人专辑 《火苗》,其中同名主打歌《火苗》获得广泛关注;2010年发行第二张专辑 《雪莲》再续殊荣,主打歌《万树繁花》走红。2011年发行第三张专辑《等你来草原》。2012年推出专辑《很有味道》。2013年1月发行单曲《羞答答的玫瑰唱情歌》。2013年8月推出专辑《草原上的月光》。
  • 2013年12月与李健仁合作出演微电影《貌美如花》。2014年6月担任《星光大道》评委,推出佛教MV 《金顶佛光》、《四季圣莲》。2015年1月份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影响中国”大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获得“杰出民族贡献奖”;7月赴泰国受邀参加中泰建交四十周年演出,被聘为”中泰艺术家联合会海外文艺部主任“;11月份发行单曲《飞鸟的梦想》。12月受邀担任《百万造星》真人秀节目评委;2016年受邀《星光大道》嘉宾评委;7月获得“CCTV《百姓春晚》群众最喜欢歌手奖”。
  • 此外,她还是中国名誉环保形象大使、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大使和中国佛教圣地吉林敦化六顶山金鼎大佛形象大使、中国国际野外科研“守望地球”志愿者、中泰艺术家联合会海外文艺部主任、“内蒙古禁毒大使”和“赤峰市终身禁毒大使”。
  • 格格的翻译

    英语: princess (loanword from Manchu, used in the Qing Dynasty)​
    法语: Titre donné à une princesse impériale (née d'un empereur)​ Manchoue. Les filles d'une princesse peuvent également porter ce titre.

    格格造句

    他太过沉静了,和周遭的热闹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他和她接触了几次,兴趣爱好总觉得格格不入,看来彼此很难产生感情了。
    思想僵化的人,对新的观点、见解、理论,一开头总是会感到格格不入的。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我这老古板和现代社会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在这样的节日一个人,总是觉得格格不入。
    鐃鈸配扬琴,听起来不会格格不入?
    这次会议上,他们的观点是格格不入,一直到散会都没得出结果。
    他的看法与你的看法格格不入,应统一起来。
    你以为自己是曲高和寡,其实是与环境格格不入吧。
    我们交谈后,格格不入,我看你就别再费心撮合了。
    网络有其自己的逻辑性,与我们的期望格格不入。
    课本上写的家居生活和实际状况根本格格不入。
    许多人思想耸人听闻,看法与社会格格不入。
    他的观点与正统观念格格不入。
    他俩就像方枘圆凿,自是格格不入。
    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与我格格不入。
    一组员工因共同的信仰、紫禁心经兴趣或性格而结集在一起。他们通常排斥那些与他们紫禁之颠格格不入的外人的加入。
    将数据库使用的价格格式转换为服务返回的格式。
    大声咆哮后,本准备欣赏胡风被群殴的快感,不料,等了半响,身后如狼如虎的武士们都毫无动静,只传来一阵阵牙齿哆嗦的‘格格’声。

    汉字详情

    [ge]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HER
    四角: 479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luò)。村落

    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

    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

    pattern, standard, form; sty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落鐸開入聲開口一等kakkɑk
    [ge]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HER
    四角: 479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luò)。村落

    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

    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

    pattern, standard, form; sty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落鐸開入聲開口一等kakk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