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须

gēn xū [ gen xu]
繁体 根鬚
注音 ㄍㄣ ㄒㄨ

词语释义

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

词语解释

  1. 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甖中稍有根鬚,当世称其孝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而微生物、微植物,又莫不各有筋骨、肠胃、枝叶、根鬚。” 闻一多 《也许--葬歌》:“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引证解释

⒈ 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甖中稍有根鬚,当世称其孝感。”
清谭嗣同《以太说》:“而微生物、微植物,又莫不各有筋骨、肠胃、枝叶、根鬚。”
闻一多《也许--葬歌》:“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根须的网络释义

根须

  • 根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有记载。
  • 根须造句

    你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为花输送养料的根须。
    枝桠十指相扣,根须盘旋交错。在年轮里共生,留岁月叹相守。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爱情,垫着脚尖可以亲吻,闭着眼睛可以思念。
    人生如树,春生吐绿,夏日正茂,秋叶落幕,冬花春泥,终归根须。
    人生是一粒种,落地才会生根,在这里我把根须伸向肥沃土地的深处,开始人生第一次萌芽。
    一个白胡子老道,穿一身玄衣,头戴风帽,看着满树梅花不知要拈断几根须。
    他用木屑制成了大理石,用旧的棉布包和绳线制成了美丽的窗帘,用黄花葵根须制成了地毯,用咖啡渣和橙子皮制成了水彩颜料。
    印第安人把根须刨出来,把它们剁碎后放进水中浸泡半个小时。
    瀛洲上有一巨木,树高千丈,盘结东海,方圆万里都是此树的根须触及之地,巨大无比。
    素成珂吓得不轻,推车的白须老人被撞得四仰八叉,坐在地头哎呦叫苦,手中拄着一枚七拱八翘、模样甚似人参根须的桃木拐杖,正咚咚咚地敲去地面,费力欲起身。
    该文根据仿生学原理,仿照树木根须系统,提出了“根系仿生建筑抗震基础”的设想,以提高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
    难得挖到这样一株乌岩丹参,徐青很想将这株老参挖出来多赚点佣钱,下手也就更轻更仔细,只是这株丹参的根须确实扎的太深。
    麦苗出土一个多月后,余海清发现,和邻居的麦子相比,他家的麦苗黄、弱,单根独苗,根须很小,不分蘖。
    没有根须默默无闻地深扎于土地里,又哪儿来的枝叶、花朵和果实?
    杜甫最关键的是字斟句酌,是苦吟出来的,真的是‘捻断数根须’。
    封面故事:单根海绵根须骨针及其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像。
    最快乐的就是这河水,简直像一位活泼的少女,唱着、跳着,拨动着老树伸过来的根须,拍打着黄褐色的山崖,踏着河滩上那些石子,无忧无虑地奔跑着。河水中不时跳出一条鱼儿,使河流显得更富有情趣,更天真可爱了。
    至于一生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成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境界,那更是想不到的了。
    古诗人所说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讲的就是这种奇佳妙句的重要和来之不易。
    一棵树、一盆花、一株草无不是这样,无论它们在哪里生存,都会将根须深深地伸进泥土甚至岩石的缝隙,从中攫取它们所需的水分和养料,以维系生长和保证生存。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水仙花的种子就抽出了嫩绿的新芽,不久就长得高高的了,绿绿的叶子,形状跟蒜头叶没什么两样,都是细长细长的。同时浸在水里的部分还长出了许多白白的根须,就像老爷爷的胡子。

    汉字详情

    gēn [gen]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AV
    四角: 47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艮( 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动〉?

    (1) 植根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量词

    (1) 用于条形物 。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英文翻译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en1 gin1 [宝安腔]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海陆丰腔] gin1 gen1 [台湾四县腔] gin1 ge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痕平聲開口一等kənkon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

    根须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