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柢

gēn dǐ [ gen di]
注音 ㄍㄣ ㄉ一ˇ

词语释义

1.草木的根。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3.植根。

词语解释

  1. 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 苏轼 《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2. 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 陆游 《寄题方伯謩远庵》诗:“ 方侯 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 植根。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引证解释

⒈ 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章孝标《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苏轼《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⒉ 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陆游《寄题方伯謩远庵》诗:“方侯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⒊ 植根。

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苏舜钦《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根柢的国语词典

草木的根。

根柢的网络释义

根柢

  • 根柢,汉语词汇。
  • 拼音:gēn dǐ
  • 释义:(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 根柢的翻译

    英语: root, foundation
    德语: Grundlage (S)​

    根柢造句

    他的根柢深厚,信手拈来,都成妙笔。
    他“旧学邃密,根柢深厚,工书、能诗擅骈文,雅熟典故”。
    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
    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
    其《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寻访根柢,盖起谬传,谅非信史。
    非论是岳飞也罢,其他的人也罢,他们的步履事实下场不能根柢转变忠孝节义这些封建道德蓝本的阶级素质。
    方文所说,系愤世嫉俗者之言,无非恨有明三百年,未得所谓的“养士”之报,思想根柢难免迂陋。
    父亲薛湘千辛万苦,人到中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府学教授,他以“学有根柢,则枝叶自茂”教导孩子。
    三百篇变而为骚,骚变为汉魏古诗,根柢性情,笼挫万态,高天深渊,穷工极变,而不能出于太史公之两言。
    至若精神团结,字挟风霜,藻采纷披,语有根柢。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论根柢深厚、著作宏富,不仅穆一人;但其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章劲悍,几无比伦。
    四库馆臣称他的文章“学有根柢,所作亦宏赡淹雅”。
    因为断断续续念书,祖父没有学问根柢,到了四五十岁,连报纸都看不懂。
    主体思想是先军思想的根柢,先军思想是主体思想的光辉体现。
    熊教授,南某人,清华那种以工科为重的大学的校长,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专家,本来就没有多少国学根柢,他们只是强作解人罢了。
    但是您必须认可姚明的胜利。非论是角逐借是球迷,皆是因为他,而进一步的齐球化。小小的骨伤根柢没有能润饰藻饰他宏除夜的成绩。
    以是说“近视相亲”是相对付“盲约”而言的,后者在晤面前目今根柢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而前者则事先看过照片可能在网上视频聊过天。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虚妄不实,就容易膨胀,变得肿大;浮,没有根柢,轻率滑溜,反而一下子就在浊水上上窜生。

    汉字详情

    gēn [gen]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AV
    四角: 47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艮( 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动〉?

    (1) 植根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量词

    (1) 用于条形物 。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英文翻译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en1 gin1 [宝安腔]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海陆丰腔] gin1 gen1 [台湾四县腔] gin1 ge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痕平聲開口一等kənkon
    dǐ,chí [di,chi]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AY
    五行:
    仓颉: DHPM
    四角: 42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氐( )声。本义:树根,根柢)

    (2) 同本义。特指直根

    柢,本也。——《尔雅·释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

    (3) 又

    素无根柢之容。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老子》

    (4) 比喻事物的本源或基础

    后来村里的青年女人又要追问根柢了。——茅盾《残冬》

    英文翻译

    root, base; bottom of ob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客语拼音字汇] di3 [宝安腔] di3 [梅县腔] di3 [海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te/teit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