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橘

gōu jú [ gou ju]
注音 ㄍㄡ ㄐㄨˊ

词语释义

枸橘 gōujú

(1) 见“枳” zhǐ

trifoliate orange

词语解释

  1. 臭橘。

    宋 韩彦直 《橘录·枸橘》:“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能治逆气、心胸痺痛、中风、便血,医家多用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橘》:“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榦多刺。二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

引证解释

⒈ 臭橘。

宋韩彦直《橘录·枸橘》:“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能治逆气、心胸痺痛、中风、便血,医家多用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橘》:“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榦多刺。二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

枸橘造句

老板,给我抓点藿香,冬虫夏草,枸橘来。
我们走过一小段草丛密集的地方,那里有几棵看似枸橘的植物,但是这并不是我所知道的枸橘。
两侧不设院墙,以红刺槐、枸橘、圆塔松等植物围合而成,分内外两侧,一层平面,无针刺,人可直接接触,一层槐刺、枸橘刺相生,防止人任意攀爬。
杨凡直问关键,至于花旗参、枸橘、食盐这些直接就被他忽略。

汉字详情

gǒu,jǔ,gōu [gou,ju,go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PR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gōu

名词

盘错的树根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有木,青叶紫茎,…,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山海经》

形容词

(1) 通“钩”。弯曲

故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2) 另见 gǒu;jǔ

名词

(1) 植物名,即蒌叶 。胡椒科,藤本,近木质。叶互生,大而厚,卵状长圆形。浆果肉质,绿黄色,叶可入药。如:枸酱(即“蒟酱”);枸橼(即“香橼”)。枳枸,即拐枣

南山有枸。——《诗·小雅》

(2) 另见 gōu;gǒu

gǒu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kind of aspen found in Sichuan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geoi2
◎ 客家话:[梅县腔] g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eu3 [海陆丰腔] kieu3 gi3 [客英字典] geu3 geu1 gi1 [宝安腔] giu3
◎ 潮州话:ge2(kúr) [潮阳]gu2 (kú) ,gao2(káu) gao1(k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侯平聲開口一等ku/koukəu
[ju]
部首: 420
笔画: 16
五笔: SCBK
五行:
吉凶:
仓颉: DNHB
四角: 4792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 从木, 矞( )声。 本义: 橘树。果实也称“橘”) 同本义 几种球形或近球形的热带或亚热带产的果实之一, 实际上是浆果, 有微红黄色的革质芳香果皮,含有许多油腺, 广泛应用在糖果、 点心、 蜜饯和烹调方面, 通常有甜味或酸味, 多汁可食的果肉含矿物质和维生素C

英文翻译

orange, tanger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沙头角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东莞腔] git7 [陆丰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聿入聲合口三等kjyt/kvitkĭu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