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号

jiā hào [ jia hao]
繁体 枷號
注音 ㄐ一ㄚ ㄏㄠˋ

词语释义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词语解释

  1.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明 黄瑜 《双槐岁钞·石主事捄师》:“ 李祭酒 时勉 忤权璫 王振 ,枷号於监前。”《清史稿·仁宗纪》:“刑部疏,审明 王树勋 即僧 明心 ,矇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 黑龙江 。”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云山 因 苟 军之抢掠 乾州 ,深恶之,到 乾 时拿获五标一营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 胡玉林 一名,枷号辕首。”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明黄瑜《双槐岁钞·石主事捄师》:“李祭酒时勉忤权璫王振,枷号於监前。”
《清史稿·仁宗纪》:“刑部疏,审明王树勋即僧明心,矇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
郭希仁《从戎纪略》:“云山因苟军之抢掠乾州,深恶之,到乾时拿获五标一营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胡玉林一名,枷号辕首。”

枷号的国语词典

带枷示众。

枷号的网络释义

枷号

  • 枷号,汉语词汇。
  • 拼音:jiā hào
  • 释义: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 汉字详情

    jiā [jia]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LKG
    五行:
    吉凶:
    仓颉: DKSR
    四角: 46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连枷。脱粒用的农具)

    (2) 同本义(农具名)

    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过穗而出其谷也。——《释名·释器用》

    (3) 刑具名 。旧时一种方形木质项圈,在东方国家使用,以套住脖子,有时还套住双手,作为惩罚

    枷,枷锁。——《广韵》

    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隋书·刑法志》

    (4) 又如:枷杻(刑具。木枷和手铐);枷梢(刑具。枷板);枷棒(枷和木杖);枷楔(上枷和楔手指的刑罚)

    (5) 通“架”。支持或置物的用具,衣架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衣架)枷。——《礼记·曲礼上》

    动词

    (1) 枷住,上枷

    枷天狗,緤坟羊。——马融《广成颂》

    (2) 又如:枷号(把木枷枷上,标明罪状,号令示众);枷示(上枷示众);枷杖(上枷并杖责);枷革(处于枷刑并予革职)

    英文翻译

    cangue scaffold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 客家话:[梅县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ka2 [客英字典] ga1 [陆丰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ka2 [宝安腔] ga1
    ◎ 潮州话:g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求迦戈三開平聲開口三等gʰĭɑgia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