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皮

kū pí [ ku pi]
注音 ㄎㄨ ㄆ一ˊ

词语释义

1.指老年人干瘦粗糙的皮肤。

词语解释

  1. 指老年人干瘦粗糙的皮肤。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念我老且病,赤疿生枯皮。” 宋 梅尧臣 《戏作嫦娥责》诗:“又将清光射我腹,但觉軫粟生枯皮。”

引证解释

⒈ 指老年人干瘦粗糙的皮肤。

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念我老且病,赤疿生枯皮。”
宋梅尧臣《戏作嫦娥责》诗:“又将清光射我腹,但觉軫粟生枯皮。”

枯皮的网络释义

枯皮

  • 枯皮,是汉语词汇,读音是kū pí ,意思是指老年人干瘦粗糙的皮肤。
  • 汉字详情

    [k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DG
    五行:
    仓颉: DJR
    四角: 449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形容词

    (1) 干涸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名词

    (1) 枯朽的树木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茶枯;菜枯

    英文翻译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1 [梅县腔] ku1 [陆丰腔] ku1 [东莞腔] ku1 [台湾四县腔] ku1 [客英字典] ku1 [宝安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胡平聲開口一等kʰukho/qu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