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形容词
(1) 干涸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名词
(1) 枯朽的树木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茶枯;菜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1 [梅县腔] ku1 [陆丰腔] ku1 [东莞腔] ku1 [台湾四县腔] ku1 [客英字典] ku1 [宝安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枯 | 苦胡 | 溪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ʰu | kho/q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动词
(1) 汲水于井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形容词
形容整齐 。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ang3 [陆丰腔] ziang3 [沙头角腔] ziang3 [宝安腔] ziang3 [梅县腔] z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g3 [客英字典] ziang3 [东莞腔] ziang3 [台湾四县腔] ziang3
◎ 潮州话:zên2 (ché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井 | 子郢 | 精 | 清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ciengx/zien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页(
),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2) 同本义。本作“跕”
穨,秃貌。从秃,贵声。——《说文》。字亦作颓。
颓,首秃也。——《六书故》
(3) 委靡,消沉
颓然乎其间。(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颓卒(委靡衰老的士卒);颓思(颓丧的心意);颓尔(厌伏不振貌);颓堕委靡(体力精神衰退不振)
(5) 衰老。如:颓塌(衰老);颓年(老年;暮年);颓龄(衰年;垂暮之年);颓颜(犹衰颜。容颜衰老)
(6) 詈词。恶劣之意
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元· 王实甫《西厢记》
动词
(1) 下坠。也作“隤”
泰山其颓乎?——《礼记·檀弓上》
嗣业是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新唐书》
(2) 也指暴风从上而下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诗·小雅·谷风》
焚轮谓之颓。——《尔雅》。李注:“暴风从上下降谓之颓。颓,下也。”
颓乎其顺也。——《礼记·檀弓》
(3) 倾斜;衰败
尻欲颓而方。——《齐民要术》。石声汉校释:“臀部要斜下,要方正。”
(4) 坍塌,崩坏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5) 又如:颓剥(颓坏剥落);颓云(坠落的云);颓垣(倾塌的墙);颓唐(陨坠貌);颓关(倾塌缺损);颓裂(崩裂)
(6) 衰微;衰败;敝败
晋风日已颓。——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陈寿《隆中对》
风俗颓弊。——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颓惰(懈怠;堕落);颓陵(衰替);颓法(敝败的法典);颓败(犹败坏);颓坏(败坏);颓亏(衰败缺损);颓毁(毁坏);颓替(犹陵夷;衰颓);颓弛(脱落;弃置)
(8) 水向下流 。如:颓波(水波下泻)
名词
(1) 雄马生殖器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元· 马致远《耍孩儿》
(2) 颊下
颓,颊下。——《玉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2) 同本义
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说文》
鸟之所乳谓之巢。——《小尔雅》
夏则居橧巢。——《孔子家语·问礼》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3) 又泛指其他动 物的巢穴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汉书·五行志》
(4) 又泛指蜂、蚁、兽的窝。如:巢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以瞭望敌军。车上有用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中,如鸟在巢,故名);巢聚(谓聚集在巢穴中)
(5) 古人住的巢穴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
(6) 敌人或盗贼盘踞的地方 。如:巢窠(盘踞之地);巢薮(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7) 姓
动词
(1) 筑巢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巢幕(筑巢于帷幕之上。喻处境危险)
(3) 居住;栖息 。如:巢居子(泛指隐士);巢栖(指隐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2 [宝安腔] cau2 [梅县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sau2 [客英字典] cau2 [台湾四县腔] cau2 [海陆丰腔] cau2 [东莞腔] ci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巢 | 鉏交 | 崇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zrau/drau | dʒʰ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