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红

zǎo hóng [ zao hong]
繁体 棗紅
注音 ㄗㄠˇ ㄏㄨㄥ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像红枣的颜色。

词语解释

  1. 像红枣的颜色。如:枣红马;枣红夹袄。

引证解释

⒈ 像红枣的颜色。

如:枣红马;枣红夹袄。

枣红的网络释义

枣红

  • 中国产花岗岩| China's granite
  • 底色
  • 红色| Red
  • 纹路颜色
  • 枣红造句

    在紫衣人引导下,他们见杨莲亭“穿一件枣红色缎面皮袍”。
    被生肉味道激醒的变异尸王,摆着庞大的身躯,一步一颤的走到了枣红马的面前,抬手一道血色怪液,直接穿透了枣红马的背部。
    枣红色的肉果吃到嘴里不但香甜,而且还有一种像真的喝了酒一样的醉人感觉。
    朱元璋昏头昏脑,任凭枣红马驮着他,落荒奔逃。
    亮枣红色皮面,金线钩边,那叫震撼!老板看到他燃烧的眼神,就说如果你喜欢,可以半价拿走。
    当地农民常用的柴火叫蓼椒禾,这也是湖中长大的一种野生灌木,长两米左右主干姆指粗细,颜色枣红光艳有刺。
    展桌漆成枣红色,上面铺上红绒布,外面用玻璃罩,玻璃罩与桌面接缝处用胶胶住,显得庄重大气。
    米兰积极拼抢,白色与枣红色像一对不配套的子母扣硬兑在一起,相互卡断,撕裂。
    小白左右跳腾,马蹄频出,把枣红马打得狼狈不已,甚至身上还挨了小白的撕咬,马脖子上都流血了……
    新郎官骑的白马后面还跟着一匹略矮一些的枣红色牝马,马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唇红齿白的俊俏少年郎,身着白袍黑帽蓝马褂,兴高采烈的四下张望。
    庆忌一转身,正瞧见一位贵介公子骑着匹枣红马从面前经过,不由得便是一怔。
    天空洋洋洒洒的毛毛细雨不知何时变成了滂沱大雨,林间的山道也变的坑坑洼洼,泥泞难行,两匹枣红色的马儿拉着一辆铁木制的豪华马车艰难的行走在山道上。
    我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有结婚置办不起家具的人家,到我家借大红的木箱和枣红的榻板之类物件。
    即便这样,驾辕的枣红马也累得浑身冒汗,一个劲打响鼻。
    腊八日,腊八粥,腊八节里祝朋友,红枣红,甜在口,火红的日子无尽头,葡萄圆,滑溜溜,送你美满总不休,栗子香,把心透,让你快乐没有够,白米白,化暖流,伴你幸福终生有,祝腊八。
    就看这些当地的骑手,其中有一个人高马大、骑着枣红氆氇马,背后挎着单管杈子枪,浑身白布藏袍,腰间挎着一柄镶了宝石的马刀。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观景平台呈枣红色,施工方对原本已经腐烂变质及被白蚁啃蚀的木头进行了全面更换,并对蚁害进行了综合防治。
    枣红色的游廊、杏黄色的帘、假山迂回,盆景精妙,颇得中华庭院掩映之妙。
    他手里的兵器也和别人的不同,是一把长长的斩马刀,当时还没有青龙偃月刀这类长柄刀,在他胯下的枣红马胸前的銮铃处就系着一颗首级。
    尖厉的惊叫声中,只见那枣红色的牡马全身抽痉,腰背部高高耸起,后蹄激昂地不断踢起。

    汉字详情

    zǎo [zao]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GM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BY
    四角: 5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双朿(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英文翻译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ou2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