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考

zá kǎo [ za kao]
繁体 雜考
注音 ㄗㄚˊ ㄎㄠˇ

词语释义

1.犹会审。 2.《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个小类。

词语解释

  1. 犹会审。

    《汉书·刘向传》:“辞果服,遂逮 更生 繫狱,下太傅 韦玄成 、諫大夫 贡禹 ,与廷尉杂考。”《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

  2.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个小类。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一》:“辨证者谓之杂考。”

引证解释

⒈ 犹会审。

《汉书·刘向传》:“辞果服,遂逮更生繫狱,下太傅韦玄成 、諫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张慎与尚书陈褒于掖庭狱杂考案之。”

⒉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个小类。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一》:“辨证者谓之杂考。”

杂考的网络释义

杂考

  • 杂考,拼音是zá kǎo,汉语词语,意思是会审。
  • 汉字详情

    [za]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VSU
    五行:
    仓颉: KN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形容词

    (1)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副词

    都;共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名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通“匝”( )。圈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英文翻译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kǎo [kao]
    部首: 418
    笔画: 6
    五笔: FT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KMVS
    四角: 4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examine, test; inve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浩上聲開口一等kʰɑukhaux/q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