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爨

zá cuàn [ za cuan]
繁体 雜爨
注音 ㄗㄚˊ ㄘㄨㄢˋ

词语释义

1.即杂耍。

词语解释

  1. 即杂耍。

    清 陈维崧 《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神絃一曲纔终,更有梨园杂爨,院本丝桐。” 清 震钧 《天咫偶闻》卷七:“余髫年时,如 泰华轩 、 景泰轩 、 地安门 之 乐春芳 ,皆有杂爨,京师俗称杂耍。其剧多鱼龙曼衍,吐火吞刀,及平话嘌唱之类。”参见“ 杂耍 ”。

引证解释

⒈ 即杂耍。参见“杂耍”。

清陈维崧《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神絃一曲纔终,更有梨园杂爨,院本丝桐。”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七:“余髫年时,如泰华轩、景泰轩、地安门之乐春芳,皆有杂爨,京师俗称杂耍。其剧多鱼龙曼衍,吐火吞刀,及平话嘌唱之类。”

杂爨的网络释义

杂爨

  • 杂爨,拼音是zá cuàn,汉语词语,释义是杂耍。
  • 汉字详情

    [za]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VSU
    五行:
    仓颉: KN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形容词

    (1)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副词

    都;共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名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通“匝”( )。圈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英文翻译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cuàn [cuan]
    部首: 414
    笔画: 30
    五笔: WFMO
    五行:
    仓颉: HBDDF
    四角: 77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烧火做饭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名词

    (1)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英文翻译

    oven, cooking stove; cook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 客家话:[宝安腔] con3 [沙头角腔] ci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七亂去聲合口一等chuanh/cu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