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诈

jī zhà [ ji zha]
繁体 機詐
注音 ㄐ一 ㄓㄚˋ

词语释义

机诈 jīzhà

(1) 狡诈;机巧诈伪

treacherous;tricky;deceitful

词语解释

  1. 狡诈。

    《后汉书·酷吏传赞》:“大道既往,刑礼为薄。斯人散矣,机诈萌作。”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 清 顾炎武 《华阴王氏宗祠记》:“利之所在,则不爱其亲而爱他人,於是机诈之变日深,而廉耻道尽。”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那里有一场牌局,玩的是最富于机诈色彩和刺激性的‘沙蟹’。”

引证解释

⒈ 狡诈。

《后汉书·酷吏传赞》:“大道既往,刑礼为薄。斯人散矣,机诈萌作。”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
清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利之所在,则不爱其亲而爱他人,於是机诈之变日深,而廉耻道尽。”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那里有一场牌局,玩的是最富于机诈色彩和刺激性的‘沙蟹’。”

机诈的国语词典

机巧狡诈。

汉字详情

[ji]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M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HN
四角: 47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桤木树

机,机木。从木,几声。——《说文》

单狐之山多机木。——《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

春机杨柳。——左思《蜀都赋》

(2) 通“几”。几案,小桌子

奔其机。——《易·涣》。注:“承物者也。”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庄子·秋水》

围巾几(机)筵。——《左传·昭公元年》

(3) 又如:机杖(几案与手杖);机案(泛指案桌);机筵(几案和坐席);机榻(几案与床榻)

名词

(1) (形声。从木,幾( )声。本义:弓弩上的发射机关。按:“机”与“機”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 )木树。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

(2) 同本义

主发谓之機。——《说文》

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注:“枢机,发动也。”

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一龙发机。

一龙机发。

机发吐丸。(机关发动吐出铜丸。)——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机牙(机互。弩上发箭的含矢处和钩弦制动的机件);机括(机栝。弩上发矢的机件;可开关的机械装置;圈套,计谋;机密,关键);机郭(弩上机牙的外壳);机发(谓弩机发射)

(4) 指机械,器械

在璇机玉衡。——《虞书》。马注:“机,浑天仪可旋转,故曰机。”

公输班为 楚设机。——《战国策·宋策》

(5) 又如:工作母机;电动机;起重机;柴油机;机石(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

(6) 捕鸟兽的机关

机,捕兽机槛也。——《后汉书·赵壹传》注

(7) 又如:机弋(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机阱(圈套;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机网;机槛(设机具捕鸟兽的陷阱)

(8) 指织机

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易·通卦》

多于机上之工女。——唐· 杜牧《阿房宫赋》

(9) 又如:机绝(织锦的绝巧);机房仔(方言。清代纺织工人的俗称);机神(织机之神);机素(织机上的白绢);机梭(即机杼。指织机);机轴(织机上卷布帛的部件)

(10) 事物的关键;枢纽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11) 又如:机门(关键,机密所在);枢机(事物的关键);机缄(原指造成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后用以指运气);机密房(机要部门办事处所);机柄(权柄;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

(12) 事物变化之所由

皆出于机。——《列子·天问》。注:“机者,群有之始。”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13) 又如:机由(契机,原由);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

(14) 先兆,征兆

知机其神乎。——《易·至乐》

睹其机兆。——《三国志·蜀书·吴主传》

(15) 又如:机兆(先兆);机道(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机微(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机先(事机萌动未发之时)

(16) 时机,机会

因机变化。——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7) 又如:机不容发(比喻时机紧迫);机不旋踵(比喻时机短暂);机便(机会;机宜)

(18) 计策,计谋 。如:机见(计策,谋略,智谋);机勇(机谋与勇气);机略(谋略,韬略);机钤(犹机智机谋);机画(谋略)

(19) 心计;心意

吾机先被孔明识破。——《三国演义》

(20) 又如:机括(计谋,心思);机轴(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

(21) 星名。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大熊座γ星,,又称玑或天玑 。如:机衡(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22) 指飞机 。如:机群;机声(飞机声)

(23) 机密,机要。多指军国大事

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

(24) 又如:机臣(机要近臣);机廷(掌握军国机杼大事的官署);机任(机要重任);机近(机密近要的地位)

形容词

(1) 机巧;机灵灵巧

大夫不闻齐、 鲁之多机乎?——《列子·仲尼》

(2) 又如:机急(机智敏捷);机悟(反应快理解力强);机捷(机警敏捷);机巧心术(机诈权变的心计);机带双敲(用心深沉或语言模棱两口。双敲:双关)

(3) 通“异”。殊异 。如:机服(异服。奇异的服装)

(4) 危险

处高而不机。——《淮南子·原道》

英文翻译

desk; machine; mo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gei2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kjii/kiki
zhà [zha]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THF
五行:
仓颉: IVOS
四角: 38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4) 假装;冒充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5)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6)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7)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形容词

(1) 体面;俊俏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2) 矜夸;神气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3) 不诚实;虚伪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cheat, defraud, swindle; tr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aa3
◎ 潮州话:z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