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

běn xīn [ ben xin]
注音 ㄅㄣˇ ㄒ一ㄣ

词语释义

本心 běnxīn

(1) 原来的心愿

one's conscience;one's original idea;real intention

(2) 旧指天生的善性;天良

conscience

词语解释

  1. 天性,天良。

    《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后汉书·王符传》:“虽有明察之资,仁义之志,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心学之亡久矣,有一人焉,倡为本心之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徐闻窗外微哂曰:‘君不敢答,犹能不欺其本心。’”

  2. 本意,原来的心愿。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加 刘备 相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於此也。” 宋 苏辙 《闲居五咏·移竹》:“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三国演义》第八五回:“臣与 蜀 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家小也。”

  3. 真心。

    唐 罗虬 《比红儿诗》:“月落潜奔暗解携,本心谁道独单栖?还缘 交甫 非良偶,不肯终身作 羿 妻。”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欧阳公不以古文始於尹师鲁》:“今观 欧阳公 言,若以古文始自 师鲁 ,则前有 穆脩 及 有宋 先达甚多,此岂其本心哉?无乃亦自留一著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千金之説上心,希图频对人讲,或有奉承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说本心话,我很想回去,但又不愿意离开你们。”

  4. 草木的根株。

    《汉书·萧望之传》:“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颜师古 注:“本心,树之本株也。”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引证解释

⒈ 天性,天良。

《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后汉书·王符传》:“虽有明察之资,仁义之志,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
明唐顺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心学之亡久矣,有一人焉,倡为本心之説。”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徐闻窗外微哂曰:‘君不敢答,犹能不欺其本心。’”

⒉ 本意,原来的心愿。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加刘备相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於此也。”
宋苏辙《闲居五咏·移竹》:“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家小也。”

⒊ 真心。

唐罗虬《比红儿诗》:“月落潜奔暗解携,本心谁道独单栖?还缘交甫非良偶,不肯终身作羿妻。”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不以古文始於尹师鲁》:“今观欧阳公言,若以古文始自师鲁,则前有穆脩及有宋先达甚多,此岂其本心哉?无乃亦自留一著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千金之説上心,希图频对人讲,或有奉承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说本心话,我很想回去,但又不愿意离开你们。”

⒋ 草木的根株。

《汉书·萧望之传》:“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颜师古注:“本心,树之本株也。”
唐张九龄《感遇》诗之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本心的国语词典

原来的心意。

本心的网络释义

本心

  • 本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ěn xīn,指原来的心愿。旧指天生的善性;天良。语出《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 本心造句

    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由定而静,是“归根”,是沉寂到本心初心,由此而“涤除玄览”,洗涤心灵,是第二个关键节点。
    世间本无念,何来欲!红尘万象皆虚妄,看破红尘得自我,法海无边自本心,苦海无涯登彼岸,放下屠刀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切莫着相了。
    道生于万物之中,本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存在。倘若非要讨一个说法遵从本心,即为吾道。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无人能掌控生死,也没有注定要做的事。花香蘑菇。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吕石喃喃自语,直问本心之下,吕石心中突然发现自己对老头实在是放心不下!呃……虽然老头的实力比吕石这厮强悍的多的多!一个转身盘坐在床上。
    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
    对道德本心能够“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康德所不承认的智性直观,这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熊氏哲学以本心建基,重在生命,视宇宙人生为一大生命,而这也正是中国诗学的最显著的特点。
    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以本心喻道心,则谬矣;以天心体道心,则然也;以道心合道心,则臻至妙矣……全始全终,一念无赘,荒古逍遥……
    他自心照去了,哪里顾杜外郎为他负屈含冤,为他干受罪?只是没本心的银子偏不够用,随手来,随手去,不多几日弄得精完。
    他本心也并非多么的心有大志,非要求个长生大道不可,能有龙族的万载寿数好活,已是前世烧高香了。
    他们遇到的情况,也与张云一样,只不过,他们并没有选择坚守本心,在那所谓的黄级巅峰武学的诱惑下,这些少年,一个个利欲熏心。
    左手掌握着空心,右手掌握着痴心,十指紧扣一本心经,刻骨铭心着苦心,可不可以不甘心可不可以不认命,如果可以拿我换给你。
    乐辉思前想后,有些疑惑“师姐,既然真法是门派根本心法,那是不是每脉都修炼呢?”。
    “长相思,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梦江南,容若情结”,几多牢笼,几多无奈,此间苦楚,寄情于诗,本心昭然。
    这一条路,太过艰险,唯有固守本心,坚毅不拔,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到达巅峰!“好了,别多想了。
    第三阶段,我心,经历所有之后,大彻大悟,明白我即是我,坚持本心,这就是我心。
    安平面面露愉悦的神情,但她很快发陆夜宝根本心不在焉,便双手一个抱肩,露出不理状。

    汉字详情

    běn [ben]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S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
    四角: 5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方言集汇

    ◎ 粤语:bun2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忖上聲合口一等puonx/puoontʰɑu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