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适合自己才能、身分的官职。
唐 白居易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诗:“忽惊鬢后苍浪髮,未得心中本分官。” 宋 陆游 《杂兴》诗:“纵令酒负寻常债,也胜人求本分官。”
引证解释
⒈ 适合自己才能、身分的官职。
引唐白居易《酬严十八郎中见示》诗:“忽惊鬢后苍浪髮,未得心中本分官。”
宋陆游《杂兴》诗:“纵令酒负寻常债,也胜人求本分官。”
本分官的网络释义
本分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本 | 布忖 | 幫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puonx/puoon | tʰɑu |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分 | 府文 | 幫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pyon/piu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管制,管理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官 | 古丸 | 見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 | kuɑn |